秃子不是兔子 发表于 2016-9-19 15:39

它们宁愿选择搁浅自杀,也不愿在海底再停留一秒

2000年3月15日清晨。大西洋西岸,巴哈马群岛。

巴哈马的海滩。(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噪声海洋》)
肯尼斯·巴尔科姆三世是鲸类研究中心的主任,他正在喝早上的第一杯咖啡。他的组员急匆匆地跑进来,神色慌张地对他说:“肯,肯!房前的沙滩上有一头搁浅的鲸!”
肯尼斯冲出屋子。浅海上,一只柯氏喙鲸正奋力摆着它的尾巴,挣扎着往沙滩上游。
一头搁浅的柯氏喙鲸。(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噪声海洋》)
肯尼斯和他的组员不断地给这只鲸的身上泼水,附近的一些居民也赶来帮忙。他们奋力把这只鲸推回了大海。但奇怪的是,它在海里挣扎了一会,又游回了沙滩。
人们床单盖在鲸身上,并不断给它泼水,防止它因脱水而死去。(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噪声海洋》)
鲸是典型的深海动物。一般情况下,它们很少会游到浅海区,更不可能往沙滩上游。鲸一旦搁浅,很快就会因太阳的暴晒造成严重的脱水,它们无法在陆上承受自己巨大的体重——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噪声海洋》)
这一天里,巴哈马共有16头鲸搁浅致死。从此,再也没有人在这片海域见过柯氏喙鲸。
在随后的十几年里,加那利群岛、西班牙、希腊等地都出现了类似的鲸搁浅事件。诡异的是,这些鲸都是主动放弃熟悉的大海,游向沙滩,好像一场场鲸类的“集体自杀”。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鲸离开大海,自寻死路?
搁浅死去的鲸。(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噪声海洋》)
鲸拥有非常强大的听力,它是鲸最重要的侦查器官和通讯器官。在漆黑的深海里,他们靠听觉给自己导航,感受周围的环境,也靠听觉来聆听同伴的“歌声”。
鲸是有名的“海底歌唱家”,他们靠特别的“鲸歌”来求偶,取得另一半的欢欣,还用这种歌声来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因为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距离都远超陆地,鲸的歌声能够通过水传播超过3000公里,它们可以在海洋的这一边,给海洋另一边的同伴“打电话”。
(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噪声海洋》)
但是,随着一声声巨响,鲸类安静而浪漫的海底世界被打破。充斥在他们耳边的,不再是同伴的叙事曲,不再是异性鲸的情歌,而是尖锐刺耳的工业噪声。靠声音辨别方向的它们,在海底迷路,惊恐万分。受到噪音干扰的鲸。(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噪声海洋》)
船只的引擎和螺旋桨发出的噪声是打破宁静的罪魁祸首。每一秒种,全世界都有约六万条商用船只正在同时航行。这些庞大的船只全速行驶,它们的引擎和螺旋桨发出巨大的噪音。
船只的巨大噪音让鲸无法在深海里栖息。(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噪声海洋》)
人类为了勘探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会使用空气枪来绘制海洋地图,探测某一片海底的地质构成。几十个空气枪形成一组阵列,它们会同时发射,发出类似大爆炸的巨响。每隔10到12秒,空气枪就会发射一次,每次勘探会持续好几个月。这对于生活方式较为安静的鲸类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噪声海洋》)
军用声呐系统也让鲸类苦不堪言。为了侦测潜艇,海军战舰会发射一些强度和频率极高的声呐,声呐系统发出的尖利声音来回弹射,好像在宁静的海底投放了无数枚噪声炸弹……

声呐系统的原理。(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噪声海洋》)
巴哈马事件之后,生物学家研究了这些鲸的尸体。他们发现,这些搁浅的鲸大脑周围大量出血、内脏组织严重损伤,明显是减压病造成的。
潜水的人都知道,结束深水潜水时,必须慢慢地上浮到水面。如果上浮得太快,体外的压强急速减低,就会造成严重的减压病,严重者可致内脏、颅内出血而致命。
鲸的大脑有明显的出血。(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噪声海洋》)
研究者认为,这些鲸一定是被噪音折磨得痛苦至极,再也无法忍受水下巨大的噪音,才急速上浮,游到沙滩上的。受到噪音的干扰,他们在海底迷路,到处乱窜。最后只能游到沙滩上,来寻求片刻安静。他们宁愿死,也无法在吵闹至极的海底再停留一秒。
不仅是鲸类,几乎所有靠听觉生存的鱼类都会受到海洋噪声的影响,导致它们的通讯、求偶、预警等等受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鲸搁浅后,人们向它的身上泼水来防止它死亡。(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噪声海洋》)
在多次鲸类搁浅的事件发生后,海洋噪声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人们开始研制更有效率、更安静的螺旋推进器,让船只的发动机不再震耳欲聋;人们开始改变船体的形状,用双体船来减少船体与水面的摩擦;人们在特别保护区域对过往船只限速;人们用“海洋振动测试”来代替空气枪和声呐……
这,都是为了还给海底生物一个宁静、和谐的海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它们宁愿选择搁浅自杀,也不愿在海底再停留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