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苗寨,万种风情,总有一种能够迷倒你!
千户苗寨,梦中的歌谣
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州雷山县的西江镇,从凯里市区到千户苗寨大概1小时车程,这条路是前几年刚造的,不需要爬山,路况不错。
这里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鳞次栉比依山而建的木屋,层层叠叠,繁而不乱,聚而有序,给人一种冲击力很强的震撼,一种美得让人陶醉的惊艳。
在离苗寨3、4公里处特意造了这个大寨门,把所有的外地旅游车、私家车全部拦在寨门不远处的停车场,所有的游客在购买了100元(学生票50元)的门票后入内还要再乘坐5元钱的面包车去苗寨,当然你腿力好的话也可以步行。
这里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寨里有好几座这样的廊桥,朦朦胧胧的晨曦中,犹如人间仙境。
为了登高俯瞰苗寨的美景,可以循着风雨桥(廊桥)跨过了白水河,往白水河南侧的山麓沿路而上,登上半山腰的观景台,有公路可以直接通往观景台,从观景台眺望白水河以北的苗寨,就可见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从山脚的白水河边向山顶铺展延伸,把两个山丘严严实实地包裹了起来,你会感受到近乎完美的布局和构建,以及苗人那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走在西江的小巷,如果是在白天,并不细心的你也许不会发现屋檐下的一些秘密。但当夜幕降临,你抬头之间,就会发现几乎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会挂着灯。千百年来,随着西江苗寨规模的扩大,西江的灯景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夜晚远眺西江,只见这些路灯星星点点、密密麻麻,犹如夜空中的群星闪烁,令人赏心悦目。千户苗寨,多彩的风俗深入这里,你便会感受到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持较好的“原生态”。
枫树崇拜。苗族的村前寨后都有枫树,因为枫树是苗人自古以来崇拜的图腾树,也就是祖神树。人们常在一些祭祀时,在枫香树脚焚香烧纸。苗族把枫树比作祖先,因为在苗族的传说里,苗族创世祖先蝴蝶妈妈,就是从枫树心生出来的,苗族最高的神是祖先,是生命始祖枫树和蝴蝶妈妈。
鼓藏节,祭祀神枫树和蝴蝶妈妈,用枫树做成的木鼓就成了祖宗安息的地方,祭祖便成了祭鼓。鼓藏节每12年举办一次,每次持续达4年之久,现在改为持续3年,在3年中每年的特定月份中,利用五到九天的时间,男女老少聚集在村里一棵被奉为神树的大枫树下开展祭祀活动,主要以跳芦笙舞为主,一般持续五到九天。
芦笙节,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其中又以贵州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芦笙节一般规模宏大,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人、十几万人。据说十里开外,便能听到芦笙吹奏的声音。芦笙节约在每年农历9月27日举行,为期一周。你尽可以欣赏这独特韵味的芦笙舞。
苗族还是个喜欢刺绣和银饰的民族。苗绣是苗族的传统民间工艺,现代艺术大师刘海粟曾经评价苗族刺绣工艺是“缕云载月”,堪与苏绣湘绣相媲美。苗族刺绣方法主要有平绣、辫绣、绒绣、结绣、堆绣等十多种。户苗寨,最美味道酸汤鱼是贵州的名菜,酸汤鱼又与酸汤息息相关。贵州少数民族众多,擅长制酸,也喜食酸食。有句民谣:“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在贵州众多酸汤中,以苗家酸汤最为著名,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是酸香浓厚,是苗族传统的风味名菜。
苗族居住在大山里,山高路远,几乎家家都有酸坛,苗家酿制酸汤取自高山上的泉水和自种的香糯酿制而成,味型独特、酸鲜可口。凯里酸汤鱼的酸是大有讲究的,一般是先加入特产槽辣椒和本地许多有营养价值的中草药,借番茄酸烹出自然酸汤,然后将清洗的鲤鱼、鲶鱼等活鱼下锅。
看过了苗寨风情,当然也要“入乡随俗”~
苗族-拦路酒苗寨的习俗是以酒待客,刚进寨门会遇到拦路酒,最隆重的拦路酒有12道之多。
倘若你不是“酒鬼”,那么切记喝牛角酒的时不要用双手来接,只能伸长脖子喝一小口就可以了,只要用手一接,你就得把整个牛角的酒一口喝干。苗家人认为酒喝得越多,就越给主人面子,因此到了苗寨(如:郎德、西江等以待客热情著称的寨子),酒量有限的可事先向主人说明!(来源:网络 悠然雷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