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发表于 2017-2-25 12:09

在黔东南,只要有斗牛活动这些村寨都会罄空





敬畏生命缅怀先祖增进感情爱好和平于他们斗牛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

    |在贵州黔东南,没有一种活动能够可以和斗牛活动相比,无论是热闹程度、激烈程度和群众自主参与程度都不能出其左右,它的热闹,它的激烈,群众的自主参与源于当地群众对斗牛活动的热爱,对斗牛的敬仰和虔诚。

    |在黔东南,斗牛活动主要流行于苗侗地区,但斗牛似乎又不关乎民族,他们都有共同的信仰,把斗牛视为健康、勤劳、力量的象征。在生活里,斗牛成为他们信仰的图腾,“牛角井”、“牛角酒”、银器等生活用品或装饰品都印有斗牛图案,彰显了他们对斗牛的崇拜和敬仰。

    |在斗牛的村寨流传这么一句话:“再穷不能穷买斗牛钱,再饿不能让斗牛饿”,可见这些村民对斗牛的热爱。话说在生活困难年代连农业税钱都交不起的村寨,但是到集钱买斗牛的时候,无论怎么想办法借钱,村民都一定会在规定时间内找到钱来交买斗牛。由此来看,这并不是说他们对农业税的不重视,也不是说要故意惩罚不参与斗牛的个体,而是如果你不参与买斗牛、喂斗牛、看斗牛,就会感觉到你脱离了集体,变成了被排挤的对象,日后你遇到的困难村上不会有人再帮你;这恰好是一种集体凝聚力的表现,斗牛成为了衡量个人在村寨中的集体主义感,成为这些地方村寨每个个体心目中的一杆公平称。

    |一般每个村寨都会有一头以上的斗牛,如果村寨大,他们会按区域分开喂养多头斗牛,以应付农闲时间繁多的斗牛活动。全寨或者区域的村民会按户平均分摊承担斗牛日常的喂养费用,请专人喂养斗牛。斗牛是他们心目中的勇士,战胜者为“英雄”,战败者亦为“斗士”,战死者为“烈士”。在斗牛场里,他们会为战胜的英雄鸣炮庆祝,鸣锣欢送;战败的斗士也会在村民的护送下离场,然后享受比人类更好的疗伤护理待遇,等待下次为村里争光,当然也有难逃胜王败寇的残酷下场,败者成为主人的盛餐;对于“烈士”他们更加敬重,全村人会抬牠到村里找个地方安葬,然后建墓立碑;侗族人还用红布把“烈士”的角挂在鼓楼的巨柱上,给每一个牛角标记名称,如“飞天大碰王”、“擎天柱”、“大力士”等,以表对“烈士”忠心的肯定和怀念。
    |苗、侗族村寨斗牛的日子都选在农闲时间的每月亥日,他们约战邀请方式很特别,举办斗牛活动的斗牛场(东道主)会在木叶上写什么时间在什么斗牛场举行斗牛活动,然后提前三到五天派人把树叶贴在受邀请村寨的斗牛圈外边显眼位置上,得到邀请的村寨就会按照木叶上的时间准时派斗牛参战,按古代江湖侠义来说,这相当于当时的“约战书”,在以和为美的当代,它相当于“邀请函”,这便是有名的“木叶传书”。

    |在这些村寨里,斗牛比赛未打先热,在斗牛比赛开始的前一天晚上,小孩子从寨头到寨尾敲锣打鼓地来回预庆祝一翻;寨里的全体罗汉必须集中守斗牛、吹芦笙,谁要是缺席,罗汉组便于当天晚上到他家门前放炮,之后由他请全寨罗汉吃饭。在赴斗牛现场前,人们生怕得不到最好的观看位置,大都在天还没亮之前就起床,准备好一天的盘缠,早早地就上路。在斗牛现场,你可以看到身穿盛装的青年男女,也可以看到嘴含烟斗、手持拐杖的老人,亦可看到面容清秀的孩童。当一个寨子的斗牛获胜了,那个集体的人便会欢呼雀跃,每个人的脸上无限荣光;而输掉比赛的那个集体,没有怨言,虽然或多或少的会有些伤感,甚至有的妇女会在自己的斗牛跑后或者战死后悄然落泪,但很快就会重振旗鼓,期待下次再战。

    |这些地方,斗牛活动可以说达到了一种疯狂的境界,凡有斗牛参加比赛,全寨不分老小都会全员出动,在增进交流的同时捍卫尊严,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演变进化的表现。如今,斗牛场之外到处都是因为斗牛活动带动起来的临时餐馆、临时小卖部,乡村临时市场悄然兴起,斗牛活动已经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延续了千百年的斗牛活动,展现了这些村寨民众敬畏生命、缅怀先祖、尊老爱幼、增进感情、爱好和平、和睦相处、勤劳善良的民族本性。斗牛是一种娱乐活动,还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桥梁,更是少数民族精神上的一种寄托,是他们敬畏生命,缅怀先祖,增进感情、爱好和平的精神信仰。

图:从江迷影公司提供文:月亮山土著 莫晓树吴开义(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黔东南,只要有斗牛活动这些村寨都会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