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兒_DnEJ6 发表于 2017-2-27 13:25

在苗岭深处的重安江畔,有这样一个山寨......



      “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樟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在苗岭深处的重安江畔,有这样一个由石巷、石道、石院坝构成的山寨,它布局独特,树木成荫,山清水秀,梯田成叠,炊烟袅袅,宛如一幅画卷。它是苗族银饰的发源地、成长地,银衣、银帽、银圈,精湛的技艺和精美的饰品令人惊叹、难忘,这就是凯里市著名的苗族银饰之乡——洪溪。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KgdkMTEN7Xb7mtIYKe4hayXiagMkMFcj6THtVxZ5X4A0ImYyFR41XpA/640?wx_fmt=png

古朴的红石巷道

古寨走过漫长岁月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NjGibeaUUDXDHoeuHK3TpSAJibdJvpP3X9XBmwaQDr4pR31gJDZVMuicQ/640?wx_fmt=png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石院坝
      洪溪位于湾水镇驻地西北1.5公里山腰,重安江左岸,由干塘、大寨、小寨3个自然寨组成。元朝属播州东部区,明属安宁宣抚司。嘉靖八年(1529年)入清平县,民国21年(1934)署长溪乡,2013年与岩庄村合并为大村,现为湾水镇洪溪村驻地,有441户1860人。吴姓是寨内大姓,有433户1824人,其他张、杨、王等姓为小姓。
  洪溪人大多是春秋吴国后裔。据《凯里市志》记载:勾氏宗支系吴国主体民居后裔,越灭吴后,勾吴支系逐渐向西转移,宋时部分到达天柱远口地区。元代后陆续迁入境内,系境内最早使用汉姓的苗族。
  实际上,洪溪的吴氏家族有3支,分别在明末(公元1600年)、清代康熙年间和清朝乾隆年间(约1785年)迁入。据78岁的吴俊老人说,洪溪有一个名叫勾衣够庆的人,由于在清水江中打鱼卖鱼赚了很多钱,他先后置购的田产累计达到9900挑(相当于1980亩),所属田土到达湾水乐安、黄平翁坪一带。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mowUfs4DWO4HoVBQ0zD4icuW6D7kiagvEibbicyQcvC6z9X4Z6TV7XO3Vg/640?wx_fmt=png
建于明代的石坎梯田
    寨上老人们说,早在吴氏族人抵达洪溪之前,寨中就有人居住了,如洪溪寨边的梯田群在吴氏祖先到达之前就有了。据考证,洪溪的石坎梯田与邻村岩寨和黄平谷陇的石坎梯田群属同一时期,其建造的时间约在明朝中期所屯兵建。至于原先住民迁到哪里去了,现已不得而知。

  有意思的是,洪溪苗名叫“包丢”,译成汉语叫“补汉”。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清朝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清朝实行“屯军养勇,设卡防苗”政策,仅在黔东南建屯堡109座,安置屯军8939户,连同家属4万余人,占用苗田536340石(容量单位)。当时官家先占洪溪村建屯设堡,以加强对湾水地方的统治。洪溪寨祖辈头人为把汉人送走,对其头领说:“洪溪田少缺水,岩寨河对岸田坝土质、水源更好,你们到那里去,我们还赔你们两箩筐银子”。同时,安排本寨人连夜把浮萍和鱼抬放到乐安的田坝里。过几天后官兵的头领检查认为是好地方,随后搬走乐安建屯堡,这是乐安寨叫“屯上”的来源,洪溪因此得名“补汉”(用银子补偿汉人的意思。


古迹遗存多如繁星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t27E6OgpxOiaMJ94ibCHJum9CiadWGgsdstmWwmhvHyZ4NPeTEiaVVXQeg/640?wx_fmt=png
古代石制火盆


 “岁月随风去,尚有可观处。”洪溪由于地处重安江畔,清代清水江通航后,从事小商贩经营的吴氏先人开凿后山红石,修建了石拱门、石板路、石墙、石院坝等,木房基脚全用条石铺垫。以石建寨,洪溪和邻村岩寨一样,在凯里一带是出了名的。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aROeichsqTuNG3jOiaXyoATUpMTia51EKh7oaAhvkKxnjiaPnsOvpPsftQ/640?wx_fmt=png

独特的苗家拦门酒器皿
      修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石拱门,是凯里民间保存较为完整的石门。该石门由当时洪溪绅士吴勾九修建的,门高3.2米,宽2米,厚0.81米,石拱门与高石墙连成一体,十分坚固,石拱门上方还盖有木质楼,可住人。遗憾的是,两扇厚实的木门和楼房在“文革”期间被当柴火烧掉了。干塘的朝门(木门)则由吴勾九的后人吴勾凯于1895年修建,有2扇门,门高7.2米,宽2.9米,支架为4根松木,屋顶盖瓦。目前该门略向右倾斜,上层瓦皮部分朽烂。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wKmZa6nwDmDHYMEQp9WuqtrLCRg7HfEyCeGVwFSFvQ6iazQqz97MveQ/640?wx_fmt=png
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石拱门
      以大块红石铺成院坝,在凯里市也是少见的。现吴成坤和吴朝明家居住的两个院坝保存得相当完好。吴成坤家的石院坝宽12.8米,长13.8米,大的石块长2.54米,宽0.7米;边石长度3.13米,宽0.33米;院坝坎最大的条石长2.22米,高0.4米;入户台阶为8步,由2.1米红石条铺设。保存有由红石凿成的火盆、石水缸等石器。这个院坝,据说是清朝乾隆年间由在官府任职的吴盛才修建。同期修建的还有吴朝明家的院坝。当时,富甲一方的吴勾衣应吴盛才之约,也请来石匠从后山开石建设。所不同的是,这个院坝南边两个角立有雕花石柱,院中间刻上一朵硕大菊花,院坝正后方5间大木房基脚、台阶也全都由大块条石铺垫,华贵大气。目前这两个石院坝,一个体现贵气,一个展示富有,是凯里市境内民族村寨仅存全由大石块铺陈的院坝。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G5wd9MbaOXDicDunjaVsaC7thicvicicKYcV4Fjqx9QTOicj8rPJYstthaQ/640?wx_fmt=png
寨内密布的巷道
      吴治华家门口的旗杆脚石柱,由两根1米高的石柱构成,每根石柱上方凿有1个方孔、1个圆孔,是吴廷瑞当兵回乡后立的。据说,乾隆时吴廷瑞当兵作战勇猛,立下许多战功,回到家乡后,官府为表彰他的功绩,允许他在湾水集市收税5年,以供奉父母和养育族人。现埋在洪溪后山上的吴廷瑞墓前有9块大红石搭成石桌一字排开。在家里立柱挂旗,显示了吴廷瑞当时地位的尊崇。
  合院是洪溪特有的一种建筑样式。除上述吴成坤、吴玉德家的院落外,以合院建筑的人家较多。如大寨吴学书家的合院,有木房2栋,房子下有水井1口。据82岁吴学书老人说,他家的老合院已住了13代人。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1kIzja7HbTp9ZQriaaeLuNI6ibKguQq4PkTfyjrXG1S3TsDkFfU5GBrA/640?wx_fmt=png
清代石水缸 值得关注的是,在洪溪后山一个名叫羊别的山坡上,还有方圆万余平方米的屯军遗址,纵横交错的石墙、巷道,残存的瓦砾,遗址边的古树、古井等,它留下了清代以前军队驻守洪溪的印记。

独特风情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D56RtBl0lEuvVwuCxicFAfa1fwULeETox04wuawPtN0IqpNh9cAkC8Q/640?wx_fmt=png
苗族妇女


      洪溪地处凯里与黄平交界,语言、服饰及其家庭、婚姻、丧葬等习俗与黄平相同。
 游方是洪溪男女青年谈情说爱、选择配偶的公开社交活动,多在农闲季节或民族传统节日之际进行。游方坡大多设在有树子的地方。游方时,都是邻寨或外房青年先到,以吹口哨、木叶等为信号,女青年闻讯,即换上新衣服,邀约同伴前来对歌、谈话。男女之间说话或对歌,多在集体场合进行,内容健康。经多次游方交往,双方有意,可交换银饰、衣物等信物。经过考察,即订立婚约,择日成亲。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WG9Sl71JBMqMGSy0o0VEH08k1c9QQFG75rKjQv71UdVZbTC2ViaeTTg/640?wx_fmt=png
丰盛的苗家菜
      洪溪人崇拜祖先、圣贤,也崇拜岩石、大树等自然物。孩子出生后,为了使其健康成长,有的父母请巫师带香、烛、纸、食品及畜禽等,将孩子抱至奇异的山岩或大树下行“拜寄”仪式,祈求保佑。多年不育夫妇,求子心切者,也往往到奇岩异石、千年古树下祈求赐给儿孙。洪溪人把村旁寨边的大树、奇山异石视为保护神,不准任何人砍伐、破坏。逢年过节,人们祭以香火纸钱、美酒佳肴,以求保佑。崇拜的人造物有水井、桥、建筑物等。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iaTYibBEhfSic3WqpwLicS6S3U25WDPVVMHfayHG7BgnzRicNuJaEDfAJAA/640?wx_fmt=png
打糍粑
      指路碑在洪溪各个路口、大树旁随处可见。有的路口指路碑多达四五十块。立这些指路碑的人家,一般是儿子出生后,用一块长40厘米、宽30厘米、厚7厘米的红石或青古板,雕刻上小孩的奶名、上下左右方向。它一方面可以给路人指引方向,同时祈求这个小孩健康平安长寿。
  洪溪的古树众多,枫香树、榉木、香樟树、岩青杠等,在寨子周边、坡上随处可见。在干塘的一棵枫香树树围426厘米,高50余米。尤其在小寨的一棵榉木更为高大,树围497厘米,高40余米,是凯里市目前发现最高的榉木之一,约有上千年时间。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1GaySZ3vCPSmZoGFMp79VoqhHCTMyco3pPUW1vsiaiaEeNFaia9Cymichw/640?wx_fmt=png
苗族舞蹈表演迎接游客
      洪溪的节日有农历正月14日兄弟姐妹团聚的小年节、正月15日妇女捞鱼节、二月二祭桥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卯日吃新节、八月十五“送子节”、九月九打耙耙节等。
  习俗的代代相传,造就了洪溪人诚实、乐观、豁达、热情的性格,他们以歌传情,以酒为媒,以舞为乐,以和为贵,以善为美,勤俭持家,使美丽的家园生生不息。


银饰制作之乡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ATMCMxSdj2glmq9CuV2ZDSN44cP94L9OCibDSbyDacaXQQRWkxw5Zmw/640?wx_fmt=png
华美的银饰扮靓了苗家的少女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1Yth3umT0rgD7uJxLR9XTcSVcQ0NE9ZA0FsSs48GN8ROugrkvxTX0g/640?wx_fmt=png   洪溪是凯里市著名的苗族银饰制作之乡。洪溪的银饰加工始于清朝末年,由吴勾金从湖南的匠人那里学来的。他说,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洪溪人制作银饰所刻录的花、鸟、蝴蝶、鱼、昆虫等动植物图案,成为苗族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
  洪溪的银匠工艺精湛,制作的银饰有头饰、颈饰、胸背饰、腰饰、手饰、脚饰等六大类上百个品种,记载了苗族产生、迁徙的历史,体现了璀璨的民族文化。现在洪溪的银匠们不但承袭了老一辈的基本技艺,而且还勇于创新,从生活中发现美、追求美,汲取现代生活中美的元素创造美、展示美,将银饰技艺发展到新的极致。制作的银冠、银簪、银梳、银项圈、银项链、银片、银铃等产品,不仅满足本地人需求,批发给省内的县市和重要景点,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ibhv2xR0OlzP5MicMGdnlyl8qUbe1Eic4SWPZmuQWnKhrOOrhicgvFLuQA/0?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FHALMIzrzwQGibQPXXlyMNphTgdI5puAgkAOKR8RiaobibzmWpWn161bQ/0?

芦笙奏起来,铜鼓舞跳起来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1Yth3umT0rgD7uJxLR9XTcSVcQ0NE9ZA0FsSs48GN8ROugrkvxTX0g/0?       目前,洪溪全村有100多户200余人从事银饰加工,铺面超100个以上,门店开到施秉、黄平等周边县市,甚至在成都等省会城市都有洪溪人开银饰加工店的足迹。尤其是凯里市区小十字银饰商品城及周边银饰店铺,洪溪人占了大多数。吴朝周、吴朝海、吴朝军、吴治勇、吴治洪、吴军华等人,通过开展银饰加工,赚得上百万资产,在凯里等地有房有车。吴朝文、吴朝昌的银饰作品还在省、州举办的银饰刺绣表演大赛上获奖。银饰加工成就了洪溪人致富的梦想,为洪溪赢得了“银饰制作之乡”的美誉,也为凯里甚至黔东南州民族民间工艺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洪溪的银匠还勇于创新,制作的银饰模具,填补了黔东南州没有银饰加工模具的空白,推动全州银饰工艺品产业加快发展的步伐。吴治勇、吴治洪、吴朝军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1996年到凯里加工银饰的吴治勇,看准黔东南州银饰工艺品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于2011年投资30多万元,从广东购买油压机、冲床、车床、铣床、磨床等成套银饰加工设备,高薪聘请省外专业技术人才传授银饰模具制作技术。现在,他创办的“吾香德银饰工艺品加工厂”专门为省内外银匠生产模具,对各种银饰成品实行工厂化生产,在百度网站建立工厂网页,加强“吾香德银饰”的包装宣传,开展电子商务,成为银饰加工行业的领军人物。
  “苗族银饰天成一韵,是一首用白银写就的美丽诗篇,纯净、隽永。”吴国诗说。洪溪银匠们积极探索,精益求精,在民族银饰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精湛的技艺,努力实现创业兴业和促进民族银饰文化发展的梦想。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YLgGqROiavnmoicMZno3PKUjMibYvfyHDxJibhv2xR0OlzP5MicMGdnlyl8qUbe1Eic4SWPZmuQWnKhrOOrhicgvFLuQA/640?wx_fmt=png
(来源/风情凯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苗岭深处的重安江畔,有这样一个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