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兒_DnEJ6 发表于 2017-3-4 16:37

贵州锦屏隆里 笔下生辉,生生不息。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0DqPibiaxqwDTstFUzGfpmwqnXxkXYsTMPYCjDHvZJGdWicLUKs8xBxULS5sQH48OBa3V6RlyIvHgLQ/0?wx_fmt=jpeg  2月10日,走进贵州锦屏隆里,一个胖墩墩的中年人在一个约5平米的鼓上作画,吸引了前来参观的游客的目光。大家不约而同地聚拢参观。这个作画的人叫陶柄均。他要为舞台的大鼓画上一条龙,昂然的龙头已经初现端倪。  花脸龙狂欢节是隆里每年春节最重要的节日,隆里“花脸龙”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舞龙者要画上脸谱,旦、末、净、丑咸集,“花脸龙”因此得名。每年元宵或者过年,耍龙的人都要在脸上画上花脸。画花脸成了一门非物质文化技艺。  看到他的绘画功底扎实,刚开始记者还以为他是哪所学校的老师,攀谈以后才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拜师学过艺,因为当地画龙的人地位很高,请客的时候往往会被推坐首席。看到画龙比较俏市,他就从书上,从别家院子门上仔细观看,仔细琢磨着画。从9岁开始学习,龙越画越像,慢慢的他也入了迷。“我从小喜欢画画,不管在田间地头,还是在课堂上,都沉迷于绘画。”陶柄均憨笑说。  陶柄均说,在隆里会画龙的人不多,也就只有两三个了。他画龙和别人不同,不用图、只看在什么地方画,腾云的龙、喷水的龙,各种状态的龙都在他心里有谱了,可以说是胸有成竹,一挥而就。“我最喜欢画龙了,老人家都说我是‘龙的传人’”陶柄均指着鼓上画的龙头幽默地说。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0DqPibiaxqwDTstFUzGfpmwqRV4zqFfUQGzYTusHiaFCM0CuMWYF4KJicQLVk9f1LVL0B6mhRNrEOmYw/0?wx_fmt=jpeg  掌握了画龙的技巧,陶柄均在隆里很受尊重。现在有画龙的任务,别人会点名说要叫他去画。每年隆里都要举行玩龙活动,玩龙之前,就先喊陶柄均去画,因为他有20多年的画龙功底。今年也是他繁忙的一年,总共画了6条龙,他主要画的是龙头和龙尾。  画龙最难的是鼻子和腮,只要把龙的鼻子和龙的腮画好了,才有立体感,画龙还要会点睛,画龙点睛。睛点好了,龙才灵动。  画龙还要有好的原料,用好的绘画材料画起来的龙才发光,画在人们的脸上才不会对身体有害。游客来的时候,许多人会要求陶柄均画花朵、树叶、蝴蝶,他总是欣然应允,不到10分钟,鲜艳的桃花和树叶就出现了。记者问他,绘画的作品没有保留下来是不是遗憾,陶柄均说,没啥可惜,只要游客高兴就好了。  今年黔东南春季文化旅游推介、第二届中国隆里新媒体艺术节启动仪式、花脸龙狂欢、演汉戏、迎故事、转媒体艺术展等吸引了来自省内外各地的游客。许多人也要秀一把,在脸上画条龙。  说起隆里的花脸龙脸谱,陶柄均如数家珍。他是一个既传承了花脸龙脸谱技艺,又在这种技艺上有所创新的隆里人,他自己推陈出新创作的“隆里花脸龙脸谱”版本一直在隆里这片土地上广泛使用。  陶柄均开办了花脸龙传习所,有游客来,他就给别人画,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会叫上儿子搭把手,一起帮游客画。会画花脸龙的人不是很多,当地开展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每个星期请他去上几节课,学校师生非常欢迎。  光靠画龙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他还要种田养家。因为他有绘画的技巧,华旅旅游公司把他纳为合伙人,给他提供办公室,给来往的游客绘画,他有了自己的更大的舞台。如今游客越来越多了,他觉得画龙的任务肯定会越来越多。  陶柄均说他有个愿望,因为没有系统学过绘画知识,他想找个高明的师傅学习,学习好后,专门制作各色各样的花脸,他想如果可以的话开个公司,制作花脸来卖,使得隆里的花脸走向全国各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锦屏隆里 笔下生辉,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