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兒_DnEJ6 发表于 2017-3-7 16:14

舟溪镇舟溪村—淙淙溪水 流入人心。

舟溪村位于凯里市西南部17公里,是舟溪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凯里至丹寨、凯里至雷山的交通要道。辖5个自然寨800多户3600余人,苗族人口占88.2%。据民间传说,舟溪是因为常年有一条从青山和枫香流下的溪水淙淙而过,溪水可行舟,所以取名为舟溪。境内海拔610米,山势雄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峰林、地下暗河随处可见。洞内分布有大洞、小洞,小洞连大洞,大洞通水洞,洞洞相连,别有洞天。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1haZHC2mgVglOeRcZPibJ6xRicZt5y9NoI5yuDicLAeJ5BWReQAI5qOLxCOvJQJaZK2ILZvMlBhUORw/0?wx_fmt=jpeg凯里市舟溪镇舟溪村  历史渊源:舟溪建制,始于元朝。元朝二十一年(1284年),置恭焦溪蛮夷军民长官司,上隶于西南番总管府。元二十八年(1291年)恭焦望城岭(大岭岗)一带改隶贵定安抚司。明朝洪武年间,官府屯兵舟溪(屯上),改设屯堡,隶平越(福泉)卫。明洪武二十三年(1382年)隶清平(炉山)卫。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改隶清平县。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设千箱堡,归凯里卫辖。民国时间将堡改乡(镇),民国19年(1930年)隶炉山县。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60年前,舟溪归炉山县辖。1962年5月后至今归凯里县、凯里市辖。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1haZHC2mgVglOeRcZPibJ6xww2xnHYRgfjLgtia1V9ia4N6Hleaibe2Eek1ClkOdBqria1icy4b3fV9ZqQ/0?wx_fmt=jpeg  文化特征:舟溪苗寨在民族建筑上,以苗族木楼、吊脚楼为主,彰显苗族古朴之风;在文化活动上,歌舞、斗牛、银饰加工、甘囊香芦笙会等享誉中外,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07年甘囊香国际芦笙节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评委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并成为苗族文化走向世界标志。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1haZHC2mgVglOeRcZPibJ6xG8lIa57rZ7fdOYC9EB7KnhC9vFUL00Uo6bbicII7NLIOZBLDMhaMmBg/0?wx_fmt=jpeg  舟溪村的主要节日有甘囊香芦笙会和七月吃新节。七月吃新节主要内容是斗牛,舟溪的斗牛活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朝年间,是名副其实的“斗牛之乡”。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1haZHC2mgVglOeRcZPibJ6xZlYdMoNuCkooZYC23dhKZKSCXdrqzyjnl6k3ib4D1f2E6hFx1SNN2bA/0?wx_fmt=jpeg  舟溪甘囊香芦笙会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苗族民间芦笙盛会,有四百年的历史,已经成为凯里市的民族文化品牌。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凯里舟溪甘囊香芦笙堂举行甘囊香芦笙芦笙会起堂祭祖仪式,十六至二十,凯里及周边的数万苗族群众自发地欢聚舟溪甘囊香芦笙堂吹笙跳月、斗牛斗鸟、赛马赛歌等方式庆祝新年、祈福来年丰收,呈现出“百牛争霸”、“千对银角”、“万把芦笙”的缤纷壮观场面。1986年舟溪甘囊香芦笙堂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舟溪甘囊香芦笙会和苗族芦笙舞被列入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1haZHC2mgVglOeRcZPibJ6x0Qiay4XwYXbEr6XoPBDia6GAP0rOJXOhCREsbwaDJaf66e94jkLnmicxQ/0?wx_fmt=jpeg  民间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苗族贾理传承人有吴德荣;苗歌传承人有杨光连;染布技艺传承人有吴如忠、吴兴年、吴如斯;芦笙演奏传承人有吴德美;银饰加工:吴德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舟溪镇舟溪村—淙淙溪水 流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