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8688 发表于 2017-3-13 15:36

祥云抚照 瑞安万年|銮里

銮里村位于从江县城东北方,距县城2公里,与高增乡银良村毗邻。全村辖2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236户,1001人。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01c01ibTicwTcmAWzQuV0ticsbTVLRrMmxMjhq5zVPDE3a1NpY7WpxjDIzTlrNj9rmmM37udUxN0d9Q/0?wx_fmt=jpeg   (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只隔一条溪)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01c01ibTicwTcmAWzQuV0ticsyMeG8lxMcBoNupibkGRxzxIb0IH3ribQX9ibELgKlX60YJBKyfia9ibw2VQ/0?wx_fmt=jpeg       清澈的小溪上空,横架一座风雨桥,桥的这头是蓬勃热烈,喧嚣繁华的县城新区,桥的那头却是一个传统古朴的村落。    穿过风雨桥,仿佛走回了历史,时光在倒流,好一片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村落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后山古木葱茏,门前阡陌纵横,鸡犬之声相闻。春来青山滴翠,青草池塘,处处蛙声;夏至浓墨重彩,秋到金黄一片,入冬迎来送往,喜事忙煞村里人。这就是銮里,这就是銮里人的生活场景和图像。       你到銮里,只要坐下与寨老们摆谈,他们就会告诉你,他们祖先是从江西来的,是汉族。来到銮里以后,把原来居住在这里的苗族赶走,然后安营扎寨,定居下来。后来因为两边都是侗族,逐步融合,变成了侗族。因为苗族的地方被占领以后,至赶到秋里那边的苗族,至今仍然怀恨在心,所有銮里的人经过那里都找不到饭吃,找不到住处,有的还被辱骂一番。据说,苗族迁走的时候,留下毒咒:不是火灾,就是水患。所以,初来时候,经常遭火灾。经过请巫师算卦和风水先生看后,说是要在寨子的上方立一石狮,可以保佑村寨平安。石狮立了以后果然风调雨顺,村寨平安,人丁兴旺,200多年没有火灾,也没有其他大的灾难。村寨老幼把石狮视若神灵,年末岁初都要敬奉一番。但不知道是谁得罪了神灵,还是哪里出了问题,2003年,銮里被一把火烧成灰烬。现在我们看到的銮里是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重建起来的,鼓楼也原地重修。鼓楼比过去的更加高大巍峨,村寨也比从前更加规整和美观了。重建的銮里在千年莽林的掩映下,显得宁静和温馨。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01c01ibTicwTcmAWzQuV0ticskMbq8LPutBMpFb4qsftN2sRLGYOzNOAILIX4wgLBru7t0qQF5muibKg/0?wx_fmt=jpeg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01c01ibTicwTcmAWzQuV0ticsjDXT9HYZcjoPNCFPZD2ADJFnZCjibnlvXmuT4kMVddNl0A3iaGTaiadEA/0?wx_fmt=jpeg       银良过年杀年猪      别看一个小小的銮里,还出过一个大人物,这个人物究竟有多大,是什么级别,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后人担心他的历史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将墓碑两边的功德记录碑和一对石狮全部损毁,功绩多大,级别多高,他的后人也说不上来了,后来重新立的墓碑只标明死于清朝乾五十九年,墓主名叫吴包良。为什么说是大人物呢?据说朝庭赐予他的铁鞋,悬挂村口的寨门,凡骑马过路高官都必须下马下轿,足见是有一定级别的,銮里亦因此而免去拉夫派款之烦事,全寨都很感恩于这位吴包良。      銮里 还是一个古驿站,官民上下,商贾往来,都要经过这里,所以,这里的八仙桥是必经之路。关于八仙桥还有一段传说。说是从前,这里是北上黎平、湖南和南下广西,但在銮里的寨脚有条河,虽不大,但沟深水急,过往极为不便,众议修桥。但年年修桥,年年都被水冲掉,大家都感到很无奈。有一天,村人前来修桥,只见桥头有八位长胡子老人坐着闲聊,有时还对修桥的人们指指点点。众人不信,随即八位老人消失。众人皆悟道原来是神仙。于是按照仙人指点建成一座石拱桥,千年不朽,荫泽后人,并将桥命名为“八仙桥”。为纪念这八个神仙,桥修成后,于桥头修造一座八仙庙。据说此庙十分灵验,有求必应。广西、湖南甚至更远的地方都有人来求,因此香火一直很旺盛。这个庙不但灵验,还能主持公道,许多案子都在这里经过捞油锅、砍鸡头等神判得到了结。所以,现在从江一带如果出现谁冤枉了谁,就提出要八仙庙赌咒发誓的要求,冤枉人的人心里虚,自然不敢前往,真相不言自明。       因为銮里是二千九地区比较中心的位置,这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歌堂,四面八方的侗家后生姑娘都以能够到銮里歌堂对歌为荣,所以,所有年轻男女都慕名而来,很多年轻人都是通过到銮里歌堂唱歌才找到自己的终身伴侣的。但也有到此唱歌找到意中人而终不能成眷属造成悲剧的。曾经有八对青年男女第一次歌堂对歌找到心上人以后,回家被父母横加阻拦,棒打鸳鸯。他们迫于无奈,相约最后一次到銮里歌堂唱歌后在寨脚呀肯桥头集体殉情,銮里人将他们合葬在桥头山洼里,至今傍晚时分,特别是阴雨连绵的天气,人过这里还仿佛听到那凄切悲惋的歌从那里传来。      銮里还有一个非常幽静的去处——幽兰谷,那里水清林茂,鸟语花香,风景迷人,还留有吴勉跌倒的屁股印子和马蹄印。可惜,至今尚未开发,人迹罕至,真是“锁在深山人未识”。    此外,銮里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地方。在现代化的根须延伸到哪里,那里的文化土壤便出现松动的今天,而銮里却坚守着她的传统,尤其是饮食文化,从江香猪的各种烹饪到牛瘪、羊瘪、腌肉、腌鱼、红肉、香禾糯、烧鱼、鱼生、冻鱼等等侗族传统美食还完好地保存着,简直是侗系传统佳肴的荟萃。
从江一绝——香猪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01c01ibTicwTcmAWzQuV0ticsPDTkBws1EOM3TrtibzO6DNxiam14M3YfbzO3MSwJFibCiaQW3nibH7pZv4Q/0?wx_fmt=jpeg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01c01ibTicwTcmAWzQuV0ticsCA1mtPxdgiaN4R4ZFMdWpxJfa8q8GdooDM8BkjDVn5Vytmn0nW2C7icQ/0?wx_fmt=jpeg    从江香猪是我国稀有的优良地方猪种,以其体型矮小、肉质香嫩、基因纯合、纯净无污染等独特优点而享誉国内外。经测定,其肉质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87.41%,18种氨基酸总量为73%(其中谷氨酸含量为17.16%),粗脂肪及胆固醇含量低,还富含硒元素。长期食用,具有防癌、抗衰老、保健、滋补的功效,是开发高档肉制品和医学实验动物的理想猪种。当地最传统的烹饪菜肴是烤香猪和香猪庖汤,味道极为鲜美。
十里香飘——香禾糯米饭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01c01ibTicwTcmAWzQuV0ticsLBlSmxbpMgLrIL1MJpSc2q2nIF4lqQjVhOpicOt7XNicwQjJbBNQjUSA/0?wx_fmt=jpeg    “一亩初花十里香,一家蒸饭百家闻”是从江新禾成熟时节的味觉盛宴。香禾是从江特有的香型耐寒优质糯米,因米质纯净、食性好、口感香,营养丰富而备受喜爱。侗族同胞用香禾蒸出的糯米饭香而不腻,配以腌肉、腌鱼和酸菜,会让你食欲大增。
百草药膳——牛、羊瘪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01c01ibTicwTcmAWzQuV0ticsiaz1IpZSQibqiaHOyGGjhLJicI1wusvvXfbXeVxiaWE2todtWH1h1OBWpLg/0?wx_fmt=jpeg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01c01ibTicwTcmAWzQuV0tics2StMSXRIribWlKFia9Z8ckTlG0LiakTuz2xvpE4EBrc2vdrL9q4sxbbGg/0?wx_fmt=jpeg      牛、羊瘪是侗族同胞最爱吃的菜肴之一,是侗族筵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因其可以增食欲、助消化,还有医治各种肠胃疾病的药效,有着“百草药膳”之称。其主要做法是:选取上好牛腿肉、背脊肉,加上部分牛肝、百页肚,把选用的肉切细炒熟,倒入制好的熟瘪,加入盐、辣子、花椒、葱蒜、芫荽、垂油子、橙皮、茱萸等佐料,煮开的牛瘪百草香味四溢,让人唾涎欲滴。所以有“不吃牛瘪火锅汤,枉到侗乡走一趟”之说。
待客佳肴——腌鱼、腌肉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01c01ibTicwTcmAWzQuV0ticsqWkDkgqMibo9GKeMmgX5PHno0qZf6d0qUmURqvqCOgrPG0aP9DwtZbQ/0?wx_fmt=jpeg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01c01ibTicwTcmAWzQuV0ticsQtduwSepkiaPicUE689BAicJAFb5dghM4SspfCFibahGD1EKp9RS9QlicYw/0?wx_fmt=jpeg    过去,由于没有冰箱,而且鱼肉不常有,侗家人便发明了一种储藏鱼肉的方法,将鱼肉甚至其他蔬菜腌制存放,待有宾客进屋的时候取出招待。腌鱼是侗乡公认的珍味,具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腌鱼的制作方法十分讲究,即取稻田放养的鲤鱼,去除内脏,加食盐、料酒、茴香等作料,晾至半干,再把盐水浸泡过的糯米饭、加辣椒粉、花椒等拌成腌糟,用腌糟填入鱼腹。置入木制腌桶腌制而成。腌制半年后的腌鱼,其色呈红色,干湿适当,酸度适中,特有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放入口中酸、辣、香、甜,让人精神大振,食欲大增。腌鱼可以直接食用,不需任何加工,原汁原味。也可用火烤炙或油煎,皮脆骨软,味纯留香,回味无穷。腌肉和腌鱼的制作和食用方法大致相同,都是侗家人招待贵客嘉宾的美味佳肴。
田边美食——烧鱼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01c01ibTicwTcmAWzQuV0ticsRniacKRyVFic1PhrGmuiat0uNV1Libsypb6U3zy66icInrCB75hiaGDGH4Vw/0?wx_fmt=jpeg   在侗家人眼里,“食必有鱼必烧”,“家有粮食千万担,不搞烧鱼不下饭”。 烧鱼作为侗族群众最喜爱的一道山野佳肴,在侗族美食中有着一定地位。秋收时节,在田边找一方平地燃起一堂篝火或碳火,用小木棍或竹条将鲜鱼穿好,放在火边慢慢地翻转着烘烤,使鱼烧得金黄。将生姜、韭菜、辣椒、野菜等制成的调料掺合在一起,美食自然天成。这道本为减少锅瓢碗盏而在田边地角随意制作的民间小菜现在也能搬到了家中的餐桌上,甚至还登上了大雅之堂了,成为待客必备的一道大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祥云抚照 瑞安万年|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