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8688 发表于 2017-3-15 16:18

过尝新节 品北侗风情

稻作民族总是随着水稻生长的时节开展不同的节庆活动,活动中展示民族风情,再现民族信仰,凝聚民族力量。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2LYrqjxeuibs37pve16dgtcGNJWwibiclWmp5mxM4zBhx85M4JgoTyFRtu07yibvGVIJj9qrib3nUGjgA/0?wx_fmt=jpeg    聚居在黔湘桂毗邻地区的侗族,有共同的生存地域、经济生活、交际语言、伦理道德、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组织、认知方式等文化心理特征。从侗语方言的语域上区分开来的方言分水岭:锦屏县启蒙镇(婆洞)。启蒙镇往南为南部侗语方言区,简称“南侗”,包括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湖南靖州、通道,广西三江、龙胜;以北属北部侗语方言区,即“北侗”,天柱、剑河、三德、新晃等地的侗语属于这一方言区。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2LYrqjxeuibs37pve16dgtcJ4npaNBTzjuic6ERU2TL61ge0dialk4Xd6am7Il5jhDictHiamQQKWAgVg/0?wx_fmt=png    侗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因其社会历史、民间文学、风土人情与其他民族有着明显区别,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影响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明习惯,在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中,独树一帜。    农耕民族为了祈求苍天保佑、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于是产生了图腾崇拜与祭祀,求其降福免灾。于是在每个农时季节里,会拿出最好的祭品去祭祀天地神灵。侗族同样如此,就是在农闲时节的七月,他们也没有忘记祈求和崇拜,于是过卯节,按着约定俗成的仪式,由脏藏头主持,向祭祀对象致敬和献礼,以恭敬的行为顶礼膜拜,请求帮助达成求助者靠人力难以实现的愿望。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2LYrqjxeuibs37pve16dgtcialMibeplzXebY7QovqMYEFBMDkFbenIuP4qkCxZBWod3MeeJDPh0KrA/0?wx_fmt=png    卯节也叫“尝新节”、“尝新”或“吃新”,是锦屏侗族的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多数都是过农历六月的头个卯日,少数过第二个卯日,故又称之“吃卯”。“吃新”时,水稻大多打苞抽穗,早稻可以开始收割。这天,妇女清早起来就去园里摘蔬菜,小孩则上坡砍箬竹削成筷子,所有人都要用这种筷子吃饭。家家户户蒸糯米饭,备酒肉、捉田鱼、杀鸡鸭,盛情款待亲友,宾主一堂,摆家常,议生产。在节日午宴席上,一定得有新禾米。时为六月的,摘几枝稻苞,分成小段;七月则抽几线稻穗,在蒸熟的糯米饭上放上“新粮”,先供祭祖先然后与众进餐,人人都尝“新粮”,表示“吃新”。
    尝新节要祭天神,求风调雨顺。遇旱时进行求雨大祭;如遇水灾,则求雷神收兵,求龙王吞水,求雨神回家。祭土地也是尝新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几名侗族少女在老人的带领下,带上香纸、糯米糍、酒、腌鱼、禾包、芭茅草等祭品,沿着村寨里的土地公、古树、祠堂,烧纸钱焚香烛祭祀。
    之后,便是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到彦洞乡黄门村参加活动。姑娘小伙一个比一个神采奕奕,在人山人海中寻找伴侣。在斗牛、斗鸡、斗鸟、对情歌等活动中,侗族人民有自己的仪式性表演。在这样的场合中,唱歌的人,用心唱,唱出心声、唱出感情;跳舞的人,投入的跳,跳出欢乐、舞出庄重。一如祭祀活动中的那份神圣和庄严,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功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过尝新节 品北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