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的"鼓藏节” 隆重的节日 美丽的故事
鼓藏节,是苗家最隆重、最独特的节日。说它隆重,是因为它是苗族祭祀本宗支祖宗神灵的最大盛典。说它独特,13年才过一次,一个人的一生中,能有机会碰到的没有几次,苗族中过鼓藏节的,全世界却只在雷山西江、丹江、黄里、大沟和榕江八开、台江九摆等几个不大的区域进行。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3evckhOBLaZwP5EvVB4ibichlmmDWgQ8yYIHov6Kka6cYnlnLzZawib05RkWDH1YWibzL1rreIp4UfQA/0?wx_fmt=png特定的过节程序、仪式和专门的“鼓藏语言”。鼓藏,苗话的本来意思,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了。译成汉语,又有写作“牯脏”或“祭鼓”的。说“鼓藏”或“祭鼓”,可能与苗族称作“鼓”的宗支相关;用“牯脏”,也许与苗族的古崇拜物--牛相联。苗族鼓藏节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苗族人生价值观的展现,怀念祖先、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勤劳俭朴、富裕安康等是鼓藏节的祷告主题。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3evckhOBLaZwP5EvVB4ibichCoFdjticiaCcLibLJYRPMISpUhoIic572xI73g1AJrsuy8VAh6V56Cwfew/0?wx_fmt=png关于鼓藏节的来历,有许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与西江苗族的迁徙有关。相传在远古,一支苗族祖先辗转迁徙几千里,这一天来到了西江地界。西江当时还是一个原始大森林。他们走累了,便躺下来休息。带来的猎狗跑下山去转了一圈回来,身上粘着几粒谷子。他们认为是吉兆,就定居下来开垦种植。当年秋天果然得到了好收成。他们把谷子装在铜鼓里储存起来,一年装一铜鼓,连续13年,年年都是大丰收。于是决定不走了,永远在这里住下来。为了纪念这件事,就举行吹芦笙、跳铜鼓舞、杀牛祭祖的盛大庆典。与这种说法意思差不多得另一种说法,是西江苗族的祖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虎年来到西江,经过13年的奋斗,在下一个虎年获得了丰收。为庆祝丰收,也为纪念祖先,就在以后的时间里,每隔13年都要以“鼓藏节”进行祭祀。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3evckhOBLaZwP5EvVB4ibichsWgukvicZDkowBaIR0HrOQsMgF6ccMicwBtw0sQx3sYBxBicD4iatGFYMg/0?wx_fmt=png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3evckhOBLaZwP5EvVB4ibichCzkzjZU6TDNedN2QAm7LUdxoKXTDaibBlnlKR9HVwjkbaNibgFtULmWQ/0?wx_fmt=png也有一个说法,说的是苗族有一个叫“耶”的老祖公,带着三个儿子和众多的族人,经过千里跋涉,从洞庭湖边来到贵州境内,大家高兴了就聚在一起吹响了芦笙,跳起了铜鼓。这一跳就是九天九夜,铜鼓跳破了,芦笙也吹折了,“耶”把碎了的铜鼓和折了的芦笙分成三份,分给三个儿子,要他们各走一方。小儿子兴耶带着一支人马,沿都柳江上游迁徙,翻过雷公山,经过13年后来到了西江。为了怀念祖先,兴耶要他的子孙们,每13年跳铜鼓、吹芦笙九天九夜和杀牛祭祖一次。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3evckhOBLaZwP5EvVB4ibichtut8rKaMOTcjc06qL0WL9VEDbPduzibmPQ14FSictFgHDS8ENdnIibXrQ/0?wx_fmt=png这就是鼓藏节的来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与西江苗族的历史有关共同之处,是祭祀祖先和庆祝丰收。各种来历传说虽然不同,但西江鼓藏节特定的内容和形式,虽经上千年岁月的流逝,却仍然比较完好地代代相传了下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