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镰刀湾半岛暗藏600年前屯堡村
红岩堡,在当地苗族称为“古包丢坦”,即屯兵驻扎的地方,位于黄平县海拔最低的镰刀湾与岩门司之间的一处半岛山窝处,整个村落只有一条出入梯道,是一处易守难攻的战略堡垒。早在明朝之前,朝庭为防御清水江对岸的来犯之敌,就调派部队驻守于此,日夜监视着黔东南台江县对岸,以捍卫黄平县境内的领土和民生安全。随着历史尘埃的远去,如今在这里居住的已经不是当年的朝庭军队,而是雷、刘、潘、杨和沈5个姓氏40多户村民。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0rEKNuN4AevTq25tlH5gwTicetfwS93oXB4bxErRoWsQjYL1qpuBhveDZJdNmpoQQia9eaPleVADCw/0?wx_fmt=png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0rEKNuN4AevTq25tlH5gwTBQU6B55rqNRlCnIYib8J1EvgfV18kf08abOia8uwtmWP7dib7Hapqohpw/0?wx_fmt=png 红岩堡地处一座喀斯特地貌的孤山内,三面环水,尽管山岳之后倚靠背坡,但由于整座山头呈突兀断开之状,在悬崖峭壁的阻挡下,纵是灵巧的猿类,要进入红岩堡内也十分困难。正因为堡内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发展难度大等,目前这座村落里的200多人口仍然生活在这处似乎与世隔绝的山窝里,孩子们上学需要步行1小时的路程才赶到学校。每年在冬春旱季的清水江枯水期,人们还勉强从寨内唯一的“生命通道”出入,一旦到梅雨季节,江水高涨,全寨子的男女老少出行都要靠船只接送,或攀岩吊绳冒险进出,给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困难。在文化多样性相互交融的今天,红岩堡正因为仍然保持着这种“闭关”和“自封”状态,这才成为目前在黔东南甚至贵州省都难以找到的“疲惫家园”。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0rEKNuN4AevTq25tlH5gwTbiaU0olJJuicyibiaeLvj6dWnEoLt9kmP61NKHN9Kozk5IicMOZcwBCdb8g/0?wx_fmt=png 这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村子,从清水江沿着错落有序的“二百级”拾级而上,当你拖着近乎上气不接下气身子爬上寨口时,一座高约2.4米的半圆形石拱寨门跃然眼前。进入村子后,虽然寨道只有不到100米的距离,但从用鹅卵石铺筑路面上,一阵原始而浓烈的古寨遗风扑面而来,远离世尘喧嚣的气息油然而生。寨子内的民居除了有个别小厢房是通过水运和艰难挑扛回来的水泥砖搭建外,所有的正房都是由两到三间木屋组成,所以从寨容的整体上,鳞次栉比的民居建筑错落有致,形成一股与世无争的古朴寨风。据当地人介绍,这座村子所有的村民都十分团结和睦,人与人、户与户之间很少有红脸的论争。长期以来,大家过着亲密无间又十分宁静的生活,村子内完全安全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同时,这座屯堡寨还有个区别于其他寨子的规定,5个姓氏的人们不许开亲,长期都以兄弟姐妹相称。这种相互依存的寨规,成就了村子的人们精神凝聚的力量。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0rEKNuN4AevTq25tlH5gwTJvmfhGY1Nn8mgTCicNqfT0nwYDvX8htibsl0EsRp5zL10uwm88GAtrwg/0?wx_fmt=png 如果你怀疑这个村子在“古”上有问题的话,那么请漫步从寨前江边的“憩气坪”往西走50米,就可从10余米高的摩崖石刻上得到证实。崖壁上4列阴刻的繁体字在经历数十代人的风雨冲刷中,仍然醒目可识。从右至左依次为:“黄金明堡”4个大字,接着的两列是“钦定御兴隆卫锦衣卫指挥蒋献书”,最后的落款为“洪武二十四年岁次辛未三月十一日。”明洪武二十四为公元1391年,距今已有626年的历史。蒋献其人,据史志记载,他为明朝皇帝朱元璋的第二任锦衣卫指挥使,也是一颗皇帝的任由棋子。朱元璋创建锦衣卫后,明朝共有26任指挥使,其中第一任为毛骧,第二任为蒋献,第三任为纪纲……毛骧死后,蒋献继任锦衣卫指挥使。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为加强集权,借莫须有的欲图谋反罪名强加于凉国公蓝玉,诛杀了这位开国大将后,又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重大的政治迫害案件。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0rEKNuN4AevTq25tlH5gwTM6RuN4Rskx4xNI1TQJ2FibQZ8eV7FSJzTDNA6IdxtZpDIAY79jhXibQg/0?wx_fmt=png 继“蓝玉案”后,朱元璋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又将蒋献处死。这位驰骋疆场的有功之臣在为朱元璋主持完成了“蓝玉冤案”后,最终也没有躲过心胸狭窄的暴君的魔掌。从笔者个人以史志的思绪研判,这位在红岩堡上留下墨宝的将军,当时只是被朱元璋派到兴隆卫一带来巡视而已,不可能在此长驻领军驻防。蒋献如同历代“名人效应”一样,官员所到之处,方人必请留题签字,以表诏示和励志。这样,才有红岩堡旁边的不朽摩崖古迹。如果蒋献没有二、三品官阶,谁还想烦劳动之?可见,红岩之堡当时在朝庭的地位何其重要。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0rEKNuN4AevTq25tlH5gwTd4g59polgMuibO7OEexYd8a5OT2u0LjOECT5PN9opVX4ickLfZ5eZD3Q/0?wx_fmt=png “黄金明堡”即为现在的“红岩堡”,遗憾的是在黄平县历代的史志里没有记载的痕迹。不过从摩崖的题字来看,他还要比与附近两公里的岩门长官司的产生还要早260多年。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0rEKNuN4AevTq25tlH5gwTp7kxxALtzz8T9kmtUKrcEdzPIFl7wNzkNkVPyVPNpw48BHaKMexH7g/0?wx_fmt=png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0rEKNuN4AevTq25tlH5gwT1M4xLrzV4ic0djXXksuXpx0wOtzvBc9zomwwODmFoJQuSxubOUBJILg/0?wx_fmt=png 明洪武年间的屯堡就是军队在地方屯军之意,部队在无战事时就开垦农田,以资军需。那么这个称之为“黄金明堡”的红岩堡为什么会设在清水江畔呢?原来这里地处黄平县东南面,与过去的“九股苗”区域隔江相望。清代张广泗在未征剿之前苗民之前,清水江一带为苗民劳动和生活地域。由于红岩堡不但是黄平县通往台江的要塞,而且还是湖南到贵州深入的水运关卡。明朝政府为从军事上防御苗族义军的进犯,才选择在这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位置屯兵驻扎,以阻止台江一带苗民进攻生事。据资料记载,明代在黄平设屯置堡,是在洪武二十二年之后。洪武七年(137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朝庭在旧州设置播州黄平安抚司。十一年一月十一日,置黄平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五月,傅友德平狼洞(新州)置兴隆卫,并“依山带水四塞为固,缘实逼苗疆,伏莽升陵,偶或为患,桑土绸缪固未可或缓也。”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明政府在黄平县境始设屯堡。红岩堡就是为了防止“九股苗”向北进攻,才派出军队到这里驻防,并凭借清水江和两岸悬崖之险,筑堡挟阵防务,弹压诸苗。当年明军在堡寨上如今还保留着堡门一道,均为大石条镶砌而成。过去这寨门的两边还有筑有城楼岗哨,屯堡的南山和西山口都建有城墙。站在这个古遗址之颠,可远眺群山,还能观辨清水江往来船只的善恶。由此可见,这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可以说是清水江峡谷的锁喉部位,固若金汤。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ZRmgicWSwj30rEKNuN4AevTq25tlH5gwTD4Mq8ia6X7WVPBox5NDoX0t7y1dHibKAS204qW9fM7CK0m3RQyUI5VUw/0?wx_fmt=png 红岩堡,这座被卦尘了600多年的古战略遗址,虽然后来苗族群众到这里繁衍生息后,他们已经饱经交通不便、肩挑背驮之苦,但随着党的帮扶政策的到来,目前村民们已经用上了自来水。为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题,最近谷陇镇决定在今年开始为村民修建一条进寨公路。红岩堡下一步公路开通后,村民和子女们不再为雨季去爬岩壁、吊崖绳出寨劳动和上学,不再冒险乘船去收割和走亲访友,不再是这么贫困而无奈。政府在即将为村民送去幸福设施的同时,也在谋划着对这古村落的保护措施,使远古的屯堡文化在保护和开发中得到科学和可持续性的延伸、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