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h5925 发表于 2017-5-6 16:17

黔东南特产 你知道多少 尝过多少?


 香炉山雾茶        香炉山雾茶是凯里市香炉山的特产。香炉山雾茶口感涩而甘醇,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消除疲劳、护肤养颜,常饮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  香炉山位于贵州省凯里市西15公里,四面石崖绝壁,形如香炉,故名。山上杂花丛树,修篁茂密,云雾缭绕。所产的香炉山雾茶在当地比较有名。

从江椪柑地理标志产品        椪柑被誉为“远东柑桔之王”。其味酸甜适中,食后味浓甜,花渣爽口,糖酸比值高达15-24:1,含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可食率高,一般单果重120-140G,果蒂具放射沟,果形高桩或扁圆,以高桩形为佳,其果形指数为0.8-1,皮橙红或橙黄色,果皮蜡质层厚,光泽明亮,皮松易剥,椪柑树形高大、紧凑,主枝直立,枝条削尖度小。  从江椪柑先后荣获农业部“部优”产品及“93曼谷中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金奖。       


        从江香猪地理标志产品        从江香猪是我国珍贵的微型地方猪种,具有体型矮小、肉质细嫩、基因纯合、纯净无污染等特点,被为国家二级珍稀保护畜种。1995年在北京首届“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暨宣传活动会上,我县所在的黔东南自治州被命名为“中国香猪之乡”。1999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特、优产品称号。从江香猪营养丰富,胆固醇含量低,是制作高档肉食品的优质原料。为了开发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0从江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西部香猪,东部椪柑”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榕江锡利贡米地理标志产品        榕江锡利贡米来源于榕江县传统优质常规稻“锡利油粘”。由于清香可口,品质极佳,稻株(苗)、稻穗、米饭均弥漫香气,当地俗称“香稻”、“香米”,有“一家煮饭十家香,一寨煮饭香十里”之美誉。当地百姓多用于产妇、婴幼儿和老弱病人滋补膳食。 锡利贡米品质优良。获得了“ 2001 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 2003 年贵州省农业厅授予“贵州省优质农产品”称号 ; “ 2005 年第四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称号锡利贡米,是榕江忠诚镇锡利的一个本地油粘稻,早在明清时期,因米饭香、油质高、味美而作为贡米向朝庭敬贡。锡利贡米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属富硒、锌产品,为食用者所喜爱。“锡利贡米”米质优良,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999年7月测试:”“蛋白质含量9.0%,垩白粒率8.0%,粒长均匀,粒均长7.2mm,长宽比3.64:1,半透明,有光泽,无残留,符合国家粮食卫生GB2715—85标准,总体评价为特等米”。在上世纪90年代,榕江扩大种植,并进行三级选优提纯复壮繁育,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2001年已开发建设1万亩锡利贡米商品生产基地,现在通过“公司+协会+基地”的模式扩大种植基地,同时合同保价收购农民生产的“锡利贡米”稻谷,集中加工、销售,实现农产品特色化、产业化。现全县生产面积近两万亩,计划发展到5万亩。年产量将达17500吨。现榕江锡利贡米的生产经营企业盛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各乡镇村组建了锡利贡米生产经营协会,建立了精米生产线,产品已形成规模,打入省内外市场。2001年6月,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评价“锡利牌锡利贡米品质与金象牌顶上泰国香米相当”。在2001年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锡利贡米被评为名牌产品称号。


施秉头花蓼地理标志产品        多年生匍匐草本。茎丛生,基部木质化,节部生根,节间比叶片短,多分枝,疏生腺毛或近无毛,一年生枝近直立,具纵棱,疏生腺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长1.5—3厘米,宽1—2.5厘米,全缘,边缘具腺毛,两面疏生腺毛,上面有时具黑褐色新月形斑点。 苗药头花蓼GAP规范化种植与试验示范基地,于2001年在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开始建设。其位于清水江水系潕阳河中游北岸,海拔980m,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阳光充足,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年均温14.6℃,7月平均气温24.2℃,1月平均气温3.9℃;年平均日照1200~1500小时,年平均年总积温高于3000℃,无霜期在270天以上;土壤类型为黄壤,微酸性,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基地远离居民点和交通要道,周围无污染源,空气清新,环境幽美。


施秉太子参地理标志产品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贵州、福建、安徽为全国三大主产区。 1993年,牛大场镇从外地引进太子参种苗供当地农户试种,面积几十亩。通过20年持续发展,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秉太子参以色泽好、药效佳、个体饱满等优良品质,受到各地药商青睐,每公斤单价高出全国其它产品10元左右,产量产值已占全国三分之一强。2004年,施秉太子参通过国家GAP认证。 20多年来,该县把太子参这个“舶来品”种出了公认优于原产地的品质,从试种几十亩发展到现在常年稳定在3万亩以上,从而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仅2012年,太子参种植达5.8万亩,成为全国三大主产区之一,产量占全国一半。由于施秉太子参每公斤单价高出全国其它产品10元左右,产量产值已占全国三分之一强,具有色泽好、药效佳、个体饱满等优良品质,受到全国各地药商青睐。2004年,施秉太子参获得国家GAP认证和贵州省“十·一五”农业科技十大成就奖。


黎平茯苓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来,黎平县成立了县茯苓协会,引导做大做强茯苓产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干鲜茯苓集散地”,已具有完整的茯苓菌种培育、种植、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现有茯苓加工企业1家,茯苓菌种生产厂8个,带动了周边省、县、市10余万人从事茯苓种、加、销产业。全县茯苓种植户达4000余户,年种植茯苓300万窖左右,年产鲜茯苓4000吨左右,成为全国茯苓产量大县。据悉,“黎平茯苓”人工栽培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曾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出口免检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该县下步重点打造“茯苓标准化种植”,计划到2018年发展茯苓菌种繁育基地3个,茯苓种植稳定在350万窖以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黔东南特产 你知道多少 尝过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