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姑娘被小伙子抱得多 有魅力
https://mmbiz.qlogo.cn/mmbiz/ZRmgicWSwj33ufMXAQuR4WO8cyanqWZImQyI8wzydUibOjwRAH56pnqib4vutOZ7oO6gd3aoLUIzuOuRxKyTRkKXQ/640?wx_fmt=jpeg在黄帝时代,苗人已经开始习惯战争与迁徙。他们被迫迁徙到深山处。基于生存环境的恶劣,苗人枪不离身刀不离腰。当狼烟散尽,天下太平的时候,防身武器也就离身而去……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个苗人分支,男人总是随着枪与砍刀和剽悍的气概出现,顽强地延续战国遗风。这个苗族分支被称为"最后的枪手部落"--岜沙苗族。为保卫家园,男人们成了这里的守护神,几百年不屈不挠地斗争,常年的防范意识形成了与外界隔绝并保存了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民俗习惯,就连小孩们也喜欢在腰间别上一把弯刀。岜沙可能是国家唯一批准个人佩戴枪支的寨子。这里的男人虽然不高,但个个却像清朝武士,他们身着清服,腰间佩刀,肩上扛枪,从眸子里都透出自信。https://mmbiz.qlogo.cn/mmbiz/ZRmgicWSwj33ufMXAQuR4WO8cyanqWZImvPmwrm5f76eDpL7LUV8eCkEElKQzYUvbvPfNXa0HxQQP2FrQ9J7g4w/640?wx_fmt=jpeg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人类学者称这里男人椎髻发式造型是"活着的兵马俑"。连孩子都知道头上留的发髻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男人的标志,也是力量的象征。如果你抚摸着他们的发髻问剃发时为何不一起剪掉,孩子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剪掉发髻就找不到媳妇了,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部落民俗文化也仍然留有鲜明的印记,男孩在七岁到十五岁之间,必须举行一次剃洗礼。行成年礼那一天,男孩邀约几个年纪相仿的伙伴,上山打鸟,下田捉泥鳅,到山涧摸鱼……鸟打得越多,鱼捕得越多,表明他的本事越大,将来会有出息。然后,小伙伴们聚集在他家里,喝酒、烧吃捉来的鱼鸟。由族长用煮蛋水把镰刀磨利给男孩剃头,仅留着头顶部头发绾髻(即户棍),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十五岁接受父亲为其准备的猎枪,以标志进入成人可独立的阶段。从此以后,他就可以扛枪挂刀去找女孩唱歌凉月打秋千。https://mmbiz.qlogo.cn/mmbiz/ZRmgicWSwj33ufMXAQuR4WO8cyanqWZImXyMSNy1Hfic75DNINUnDPgHMwvxeRHDFce2xUkUicqvFUZxoZrvqu6QA/640?wx_fmt=jpeg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这个村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北约5公里,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全村共5个寨子16个村民组,371户人家住着2061口人,全村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世居于此的苗家人一直保存着古老的生活习俗,发髻、火枪和古树是这里的"三大宝"。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悠久的历史沉淀,原始神秘的民俗,淳厚朴实的民风和绚丽的民间文化。远远的可以遥望村寨,那里显得那么寂静,那么恬淡,碧山秀水间,吊脚木楼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寨角的水碾水车在悠然转动,织布声、碾木声、鸡鸣声此起彼伏,让人不津觉得渐入了陶潜的诗境。https://mmbiz.qlogo.cn/mmbiz/ZRmgicWSwj33ufMXAQuR4WO8cyanqWZIm1fCrvFqQlrAogWsTCJC4JTRiaoTyk14GudBuA4iamZ25J3WibGLtdnfrA/640?wx_fmt=jpeg岜沙人崇拜太阳神,每次集会踩芦笙,男女列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后退七步后才吹响芦笙起舞。集会地点芦笙堂。这是寨子边山腰的一个平坦之处,大若半个篮球场。此处是岜沙的神圣之地,大凡寨上有重大祭祀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远远地,就听到山上传来阵阵的似鼓角齐鸣的音乐。循着音乐,快步走上山顶的古芦笙堂,芭沙人正在跳一种配乐的集体舞。只见男人们在里边一圈排开,双手捧着大大小小的芦笙,一边吹奏,一边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女人则在外围,双手持手帕,随着节奏不停地腾挪跳跃。铿锵有力的芦笙古乐,听起来就像是刀枪剑鸣,大砍大斫,气势磅礴,就像是战场上冲锋的号角;女人们的舞蹈,节奏相当快,旋转、跳跃、腾挪跌宕,看起来竟像是猛虎下山一般。https://mmbiz.qlogo.cn/mmbiz/ZRmgicWSwj33ufMXAQuR4WO8cyanqWZImD9JS3b10iayTdyp33ysLTuiazS2kwmc8DsiczshZFko1wfgJ9NOmImUfg/640?wx_fmt=jpeg岜沙人喜好的枪,是一种射程只有20多米的火药枪。自古以来,他们的枪就是黔东南州黎平县贯洞、龙图等地的师傅打造了送货上门的。岜沙人特别珍惜老枪,谁如果有老祖父、曾祖父留下的枪,就像拥有传家宝一样地被枪手们羡慕不已。岜沙的男子们特别引以为荣的是,四五年前县里曾经在别的地方收缴了几大车枪,但岜沙人的火枪却受到特许,80%以上的人户拥有持枪证。如果没有实际用途,这火枪就是一件太沉重的饰品了。最初,岜沙苗人的老祖宗是为了打猎防身,猎物食用。后来,则是为了防止邻省区边境上一个有偷盗恶习的村子的人来偷牛。火枪还有"礼炮"的功能,凡重大节日庆典岜沙人都会用它朝天空放。鸣火枪的巨响能直入人心,那庄重热烈的气氛远不是锣鼓鞭炮之类所能及。岜沙苗人就这样在自己的这片古朴、宁静的天地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承袭着生命,一代又一代,成为外人探寻的一处神秘之地。https://mmbiz.qlogo.cn/mmbiz/ZRmgicWSwj33ufMXAQuR4WO8cyanqWZImHs4QUD4CicsIEXHjxlpQyJMTibgN1ho26PTLHwIAlribrR1qIckPCE7Lw/640?wx_fmt=jpeg岜沙人的衣着也很独特。不管男女老少,都穿一种蓝紫色泛着光的衣服,有点儿像多年前流行的尼龙绸。这种布料是一种叫蓝靛的植物在自己织的土布上染成的,并且在染制时还要加入鸡蛋清,这样染成的布既有光泽,又能防雨。https://mmbiz.qlogo.cn/mmbiz/ZRmgicWSwj33ufMXAQuR4WO8cyanqWZImcbqLwoIBpUUAp45776Nqeq9QcqXjbceT3Ylz6j5RxsIcrGS8px8MqA/640?wx_fmt=jpeg男子穿左衽右开圆铜扣黑色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头部四周剃光,顶部绾着名为"户棍"的发髻,出门身背腰刀、手牵猎狗、肩扛火枪。妇女头发散绾,插木梳,身着黑色对襟衣,百褶短裙,配以色彩鲜艳的蜡染及刺绣。这样的装束方便于男子上山狩猎,女子在田间耕作。https://mmbiz.qlogo.cn/mmbiz/ZRmgicWSwj33ufMXAQuR4WO8cyanqWZImbkkPiaO7x8l8HibZSITB2mQ93plSmStZSZGsFmlWgFf1Uzx64vl21JcA/640?wx_fmt=jpeg相比于湘西苗族服饰上装饰豪华的银饰,岜沙的苗族女子没有佩戴任何叮当作响的银饰,她们把长发很简单地绾在头顶,只插一把木梳固定,而在服装上,用一些手工绣片和彩色布条做装饰,是一种淡然的自然美感。这与岜沙苗人崇尚的恬淡生活是相得益彰的。在岜沙,男女婚前的恋爱既自由奔放,又无所顾忌,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情歌,飞歌是人人拿手的本领。小伙子们在"游方"时彼此竞争,像雄鸟一样争取姑娘的欢心。春种秋收时节,岜沙特有的"闹姑娘"就开始了,小伙和姑娘各人带自己的竹编钣囿,结伴相约,帮忙插秧收稻。白天去田里劳动,晚上就聚集在帮忙的主人家里,喝酒、唱歌,抱姑娘。一个小伙可以同时抱着几个姑娘。姑娘也乐意让小伙们抱,哪个姑娘被小伙子抱得多,就说明她非常有魅力。就会有许多小伙子想娶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