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黔东南:走进“人间仙乐”的起源地小黄侗寨
今天继续发上次黔东南之行的片子,进到那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黔东南剑河县的南哨下者旦苗家寨子里去看看吧!记得俺在上篇游记《下者旦,这里的山路十八弯》里曾经介绍过:“下者旦”寨子位于南哨新集镇西面的一夫峰山脚下,巫密河南岸水畔。由于其住于上者旦寨之下,人们亦称之“下寨”,寨子里为苗族聚居,有30余户,150余人。这里清朝时期属革东王开甲士千总管理,当时称“下台旦”,民国时期隶属南哨乡第一保,解放后隶属南哨乡南哨村至今。
和许许多多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山寨一样,下者旦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原生态苗家小村,村民们守着这一方净土,靠山吃山,傍水吃水,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寨子不大,村民们都住着看起来差不多的吊脚木楼,从巫密河岸边向坡上修建,一层一层的,尽管不多,但也挺好看的,而村寨之上,全是森林,郁郁葱葱的,形成了一个天然氧吧。
在寨子接近山顶的一处绝壁下,有一棵据说树龄已超过2600年的古老金丝楠木,据林业科学家考证,这棵树与孔圣人同龄,树径已达1.9米,冠幅直径约50米,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楠木,是当之无愧的“楠木之王”。当然,既然如此宝贵的古树,村民们自然是奉若神明的,寨子里每逢节日或者祭祀之类的活动,村民们都会来到树下,唱歌跳舞,虔诚祈福......
于是乎,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刚来到下者旦,喝完拦门酒,就被热情的村民们带着往山上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走过山路十八弯,看过美景九连环,我们都来到了“神树”的面前。
拜完“神树”,大家又从另一条路下山,由于山上的植被太好,好景都被树木挡住了,也没怎么拍照,气喘吁吁、汗如雨下地回到了村子里休息。当天的晚饭就在下者旦吃的,热情的苗家人全村出动,就在河边的那一片空地上,主人家和客人们坐满了好几张桌子,桌上摆着苗家酸汤鱼,苗家老腊肉,还有苗家的腌肉腌鱼等,村民们拿出了他们家里最好的东西来招待我们,实在是让人感动啊!
老人家正在熬“酸汤鱼”:)
吃饭的人比较多,村里的男人们都坐着陪客人喝酒,女人孩子们都聚在另一边吃,而且好多人都没座位,站着在那里吃,俺也正好在人群中抓拍了些片子......
这两位,多喝了两杯,立即结成异性兄弟,旁边那位是嫂子或者弟媳......
酒足饭饱,热情的主人们有用小木船把大伙送到停车的码头,然后小船飞驰而去.......
(来源:天天快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