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里,独具特色的侗文化
本里侗寨,位于贵州省榕江县乐里镇,整个寨子掩映在古树及竹林间。吊脚楼、古建雕房依着小山坡而建,一条弯曲的小溪从村前潺潺流过。村庄、竹林、古树以及田坝交相辉映,侗寨宛如一幅美丽画卷。 本里是榕江县乐里镇最大的侗族村寨,由5个自然寨相连,块状聚落。远看就是一个大寨,本地人才分得清这个小寨和那个小寨的区别。侗寨历史悠久,这里丰富的民族文化更让人赞叹。尤其是侗族土法造纸最为闻名。春末夏初,草木尽现青枝绿叶,剥来构皮树,砍来猕猴桃,用水泡,捶好,过滤,铺在竹帘子上晒干,然后轻轻剥落,纸就成了。这种古韵十足的“构皮纸”,洁白美观,坚韧耐用,在苗村侗寨实用价值很高,可制斗笠、纸伞、刺绣的剪纸等。 刺绣在本里侗寨很盛行。这里的女性服饰,让人有一种清心爽目的感觉。本里妇女的服装都是宽衣大袖,在色彩和款式配置上历来都有严格的规定:白色多在春、夏季穿,蓝色多在夏、秋季穿,青色为冬季穿。盛装只能在喜庆日子和过年时穿。除了衣服,帽、鞋、手巾、花带、绑带、背带、帐檐、枕头、桌布、披风、壁挂、花包,乃至现在的手机套上,都有刺绣。 围腰面幅宽阔,上面有施展才艺的广阔天地,所以其上的内容特别丰富多彩。便装围腰主要由6个板块组成,即主块、角、横头、腰带、带下尾花和尾花下垂彩坠。盛装围腰则更复杂,除便装所有的板块之外,另加8个板块。最复杂的有22个板块,将各个板块绣好后再拼接成整体。在围腰上,灵巧的绣女们以筑花、挑花、插花、拉花、浮花、拴花、滚花等技法,绣出龙凤飞蝶、花鸟虫鱼、几何图形。最显眼又最多见的,是“龙”的图案。一条围腰上,“龙”形图案多的达数十条,它们盘旋环绕在各个角落,忽隐忽现,忽长忽短。绣女们常常三五成群,相互切磋技艺。她们继承传统,又善于推陈出新。在芦笙场上,围腰千百条,如竞艳的群芳,使人眼花缭乱,但仔细查看,决不会有图案相同的两条。 本里侗寨素有热情好客、以歌会友、以歌养心等优良传统。自上世纪90年代始,村里组建了一支民族文化传承队伍,对“七十二侗寨”的歌谣、芦笙、刺绣工艺等民间文化进行挖掘和发扬,芦笙舞、侗族琵琶歌、侗戏等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13年5月,在榕江召开了“侗年”文化保护工作交流会暨专家论坛,与会专家学者走进本里村侗寨,实地体验独具特色的侗文化。本里村民为专家们展示了传统的拦路歌、舂布、打年粑、侗年祭等民族文化,获得齐声赞扬。 独特的民族文化,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价值,它为每一个村寨注入了血液和灵魂。特别是在今天,城镇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村庄的面貌和价值观也在慢慢趋同,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回归传统、回归民间,寻找能够与当下时代、社会对话的文化元素和精神价值,让传统文化精神重新焕发生机。而要传承传统文化,不能只是把它们供奉起来,而是应该像本里侗寨一样将民族文化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一个活的系统之中,让传统与现代对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