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yue 发表于 2017-6-23 11:41

黔东南——重安江畔的流水人家


每次回家路过重安镇,只要稍有空闲,我总喜欢去三朝桥走走,这里承载着重安镇的历史。重安江三桥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镇西1公里处,俗称“三朝桥”。是指不同年代分别建在重安江同一河段的三座不同形制的桥梁,三桥并列,跨重安江,均为南北向,西侧为铁索桥,中间为钢桁构桥,东侧为钢筋砼公路桥。铁索桥与钢桁构桥相距10米,钢桁构桥与钢筋砼公路桥相距40米。铁索桥,初为舟渡。康熙十二年(1673)造石桥,未几倾圮。三十二年(1693)重修,再次冲颓。三十五年(1696)创设浮桥。同治十二年(1873)提督周达武捐资创建铁索桥。长35.9米,宽3.2米,下距正常水位9米许。由19根铁链组成,其中2根作扶手,桥面以木板横向铺墁。北桥头存碑刻,石兽1尊。为省文物保护单位。钢桁构桥,又名“凤麟桥”,俗称“铁桥”、“钢架桥”。始建于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交通部拨款十万银元,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工程师陈万恭组织施工,1939年建成通车。为京滇公路要津。1949年,国民党军队溃退时被炸损。1950年,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十七军修复。净跨40.07米,宽4.79米,下距常水位13米。桥面木板铺就,桥两侧有2.4米高钢架护栏。高钢架护栏。钢筋砼公路桥,1994年秋,由贵州省交通厅拨专款修建的。钢筋混凝土单跨曲拱桥,桥长60米,宽10米,拱矢高12.96米。承载30吨。重安江三桥展示了重安要津交通变迁的历史纵深,折射出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与重安江自然风光一起构成了独特的美丽画卷。我喜欢铁索桥,走在上面总会有左右晃动,但却对这晃动有着一丝依恋。有时候喜欢扶着铁索看桥下的清水,偶尔还能遇见鱼儿在水中游。然而随着公路的改道,从重安镇去凯里市的公路从江口跨桥,不再走经过雷山的老路,也至于三桥少了车辆的来往。就在江口过桥的江畔,如今建立了不少木楼,有民族服饰蜡染馆,民族特色酒家。某天路过此地,特地下车拍摄几张,感受重安江畔的山里人家。重安镇上沿:三朝桥▲2:铁索桥
▲3:铁索桥▲4:重安江▲5:山腰有人家▲6:红墙▲7:铁索桥▲8:如同蘑菇的白云重安镇下沿:山里人家▲9:山里人家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ZRmgicWSwj33ib5qCuA5fqZb8DicoiaiaweGibJRaINnN5kGmk1BUOwzlJQialeaCAadFLdZVzBtgxraMXwRSVQ7CJcCw/0?wx_fmt=jpeg▲10:▲11:▲13:▲14:▲15:▲16:走廊▲17:准备做菜待客▲18:跨江大桥▲19:▲2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黔东南——重安江畔的流水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