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8688 发表于 2017-7-8 13:53

苗族生态博物馆:剑河县巫交村

苗族生态博物馆——剑河巫交村2009年七月,应邀陪同中国摄影家协会资深摄影家钟涛赴巫交拍摄,由于连日阴雨,赴巫交的剑河公路段坍塌,于是改道经台江县返排村徒步前行。是日,天空依旧阴雨连绵。一路披着霪雨穿涧越谷、涉溪爬山。站在海拔一千余米的山上放眼绵延群山,凝润的烟雨蒙蒙中弥漫着原始森林雄浑、朴茂的恢宏。沿着村民的足迹步入山谷,拨开阴郁的丛林,一片阡陌交通、溪流淙淙、屋舍俨然的村庄便释然眼前,几缕袅袅青烟和雨雾缠绵在一起,古老的村庄显得和谐而宁静。巫交村位于贵州省剑河县新县城南部,距新县城约30公里,全村138户766人,该村房屋多为木质吊脚楼,杉木皮及小青瓦盖顶,几座简陋的风雨桥横跨在溪流上,百年以上、夜不挂锁的户外粮仓沿溪对列着,国家级珍贵树种红豆杉比比皆是。巫交与台江返排村仅一山之隔,两地语言、服饰、歌舞相同,同属苗族“九黎”和“东夷氏族集团”的“西”支后裔。这里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籁之音——《苗族多声部情歌》及曾经舞动京城的《巫交(返排)木鼓舞》发祥地。巫交地区至今保存着苗族丰富的古老传统文化,被称作“东方犹太民族”的苗民用歌舞记载历史,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他们历尽艰辛,用生命谱写出独特的另类文化,将自己坚忍不拔的迁徙历程融入歌舞,世代传承……。《巫交芦笙献花舞》便是该地区独有的原生态舞蹈,该舞蹈的每一个肢体动作在悲戚沉重芦笙节奏召唤下均有明确的寓意,整套动作分别记述了该支系先祖自榕江入境后,历经昂宿、久脸、南东、久仰、奉党、巫溜、摆伟、巫交、返排等地的迁徙历程。巫交,无疑是一块研究苗族历史的活化石,是一座世纪前尘封于大山深处的苗族文化宝库。(文图:孙亚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苗族生态博物馆:剑河县巫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