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这片美丽的土地~~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等20多个民族,民族风情非常浓郁。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和最大的侗寨,有独特的吊脚楼、风雨桥、鼓楼,还有有着自成一派的文化体系,人们平静地生活,与世无争。(图虫:@一镜走天涯1314)△这里的村落寨子比凤凰单纯,比丽江质朴。村民们各个能歌善舞,有着过不完的庆典节日,依然继承着原始的传统风俗。(图虫:@我是征途)|| 云台山 - 罕见的白云岩喀斯特云台山是世界上少见的白云岩喀斯特,它还是贵州省第三个世界自然遗产。山中流泉淙淙,从喀斯特地貌的石缝间喷出,清澈可掬。夏季雨盛,溪涧水涨,还能感受到“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豪情。云台山最迷人之处,当属“云”上。夏季的早晨,登上云台山,你可以看到磅礴的云海奇观。瞬息万变的云海飘忽苍茫,忽聚忽散,使云台山的奇山异石、巨木古藤时隐时现,有如一幅变幻不定的魔画。|| 朗德苗寨- 因为西江的名声噪起而没落的贵族(图虫:@慌茫HM)
(图虫:@L-u-i-s)朗德苗寨有百户人家,曾热闹非凡,这个对于游客来说十分小众的苗寨,在当地确是苗族大寨。而后西江千户苗寨名声鹊起,成为黔东南地区旅游地标。朗德则渐渐落没,回到淳朴自然的幽静之中,反倒使得这里多了一份难得的原始气息。(图虫:@素描图)(图虫:@cniao)
寨子很小,只有百户人家,当地人背山面水落寨,吊脚木楼鳞次栉比地从山脚建到山腰。寨中道路和各户门庭前,都用鹅卵石或青石镶砌铺就而成。傍晚时分,老人们悠悠地坐在门前乘凉聊天,与世无争的淡然写在他们每一个人脸上。(图虫:@RIVA)进郎德苗寨,首先要饮十二道拦路酒,然后才能沿着石板小路走进寨子中央的芦笙场,村里的男丁们会在此进行芦笙表演,而全寨子的人将一起穿着盛装会游客们表演苗族的传统民间歌舞。|| 控拜苗寨- 银匠之寨
(图虫:@Roliang_)如果说,朗德苗寨是贵州非常小众的苗寨的话,那么控拜就是小众中的小众了。控拜苗寨坐落在雷公山海拔1000多米的半坡上,民居建筑也是吊脚木楼,有自己的芦笙场,和大多数苗寨过一样的节日。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控拜苗寨以银匠数量多、手艺精出名,是中国第一银匠村。这里的银匠一般都是子承父业,世代相袭,祖祖辈辈制作银饰,从明朝时就有苗族佩戴银饰的文字记录,迄今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家家户户都制作银饰,擅长银饰手工加工工艺,他们的手艺极少外传,木炭熔银,轻巧锻打,信手拈来,皆成格调,手拿银饰锭抽丝等绝技更为人们称道。|| 岜沙苗寨 - 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图虫:@小秋波)(图虫:@小秋波)
(图虫:@小秋波)岜沙苗寨位于贵州从江县,算是苗寨中的一个另类。寨子四周,古木参天、枝叶茂盛,吊脚楼沿山层叠密布,而它却不似其他苗寨一般以这些美景出名。游客们来到岜沙苗寨,多是被这里悠久古老的民风民俗和独立特行的行为装饰所吸引,只为一睹它那与众不同的庐山真面目。
(lofte:@山风岚)(lofte:@山风岚)(图虫:@湖江)岜沙苗寨部落民族文化深厚,这里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的古老生活习俗,并以“最后的枪手部落”入选“地球上最神秘的21个原生态部落”,岜沙苗寨也是唯一用镰刀剃头的地方,被誉为苗族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图虫:@行摄路上599)
走进岜沙,于吊脚楼间狭窄的石板梯或田间小径上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奇特的男人们,他们头缠白色毛巾、身着紫色土布上衣、宽大的直筒裤,头顶挽着独特的“发髻”,身材敦实粗壮,腰挎弯刀、或提或扛着一只长枪与你擦身而过,这种装束十分罕见,在当代中国独一无二。|| 卡拉苗寨 - 中国鸟笼编织艺术之乡(图虫:@贵阳晚报彭年)行走在黔东南的丹寨县卡拉村,你会看到这里人家的门前都摆满了鸟笼。这个村寨的特别之处在于,家家编制鸟笼,户户都有鸟笼,人人都是手艺人。由于其生产鸟笼的历史悠久而久负盛名, 其精湛的编制技艺赢得了中外用户的赞赏和青睐,还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中国鸟笼编织艺术之乡”的称号。苗族人民喜好养鸟的习俗源远流长,卡拉村苗族同胞编制鸟笼也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他们编制的鸟笼,主要以楠竹、金竹、雷竹等为原材料,坚固耐用而且不变形。据说不加任何修饰的鸟笼,也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就算是手艺最为娴熟的师傅一天最多也只能做5个。如果做比较精致的,还需用小刀慢慢地抠,至少要花10至20天才能做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