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丹寨:即将消失的手艺—最后的制坛人
土法制坛工艺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窑货村苗族村民的传统手工技艺,因为村寨周边堆积有大量的优质陶土,所以从清康熙年间村寨开始就有制作土酒坛的传统,在繁荣时期,有200多户人家的村寨里就有制陶作坊几十户,村里所制作的土酒坛因质量上乘而畅销县内外及两广地区,成为了周边城乡家庭存酒的必备用品,古老的制坛手艺也成了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作坊里制作土坛子)(作坊里制作坛耳)从80年代起,随着工业制坛的冲击及各类盛酒器皿的出现,窑货村的土坛制作生意也一落千仗,村里原有的工匠大多改行或外出打工另谋出路。现在村里只有王启兵一个人在坚守着这份手艺,因贵州潮湿的气候及环境因素,他每年只能有五个月的时间制作土坛,每年的产量也只有150多个,年产值15000多元,这门手艺也是他除了种田外的主要收入来源。 (作坊里和陶土)
(打陶土)
(晒陶土)目前,随着丹寨县乡村手工艺制作体验游的逐渐兴起,很多外地游客对各类苗族手工技艺制作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王启兵也准备把这门手工技艺带到县城里,借助旅游的春风让这门古老手艺重新焕发生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