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四寨:“侗族摔跤之乡”的那些独特魅力 您可知道?
四寨村位于黎平县双江镇东南部,距县城63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通村公路穿寨而过,厦蓉高速公路出口直达四寨平城,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地形多为缓坡地,基本地形是两条河流形成的冲击小坝。四寨村共有472户,1916人,均为侗族。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以种植经济作物、林木产业(松树)为辅。四寨寨内吊脚楼鳞次栉比,古朴的花街穿梭于寨内,鼓楼突兀寨中,花桥建于河上,禾仓排列村边,榕树群枝繁叶茂,河边水车吱吱嘎嘎昼夜不停的唱着古老的歌谣,山水田园一派生机盎然,人与自然和谐相融。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历史渊源 四寨被誉为“侗族摔跤之乡”,古称“千三四寨”,据说大约在800年前,四寨祖宗“公记”和“公力”追随苗兰祖先从“三色古州(现榕江车江一带)顺河迁徒而来。到四寨河口(侗族称孖记)时“公记”上山开寨创业,后形成七百苗寨,“公力”则沿江而上到寨高定居,后生三子:大儿子叫公高,二儿子叫公闹,三儿子叫公暖,因生产生活需要,三兄弟各锯一方创业,公高居寨高,公闹居四寨,公暖居黄岗。经公闹和他的子孙的励精图治,800多年下来四寨就发展达1400多人口,故称“千三四寨”。
文化特征四寨村侗族节庆有:摔跤节、牯蔵节、斗牛节、吃新节、款会等;其中农历三月十五的摔跤节最为有名,可以说是侗族摔跤节的发源地;在全国第八届、第九届民运会上获得了金奖,从此侗族摔跤节在全国声名鹊起。侗族文化保存完好。民族建筑有:鼓楼、花桥、禾仓;寨内吊脚楼为木质结构的廊式“干栏”楼房;侗族服饰按照性别和年龄分为男子服饰、女子服饰和儿童服饰,按照生活场合分为日常服饰和盛装,其中女子盛装按照服装款式又分为对襟裙装式、交领左衽裙装式、交领右衽裙装式和交领右衽裤装式四种。主要饰品有头饰、胸颈饰、手饰、背饰、腰坠饰等,这些饰品多喜用银子制作,在盛大节日中佩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