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精品---侗族琵琶歌
侗族琵琶歌分布于侗族南部方言地区,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大类。其歌唱内容几乎涵盖了侗族历史、神话、传说、故事、古规古理、生产经验、婚恋情爱、风尚习俗、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
艺术特色
由于各地琵琶歌使用的琵琶型号和定弦的不同,土语不同,演唱场所不同,运用嗓音不同,因而形成许多种不同的风格。
三宝琵琶歌
(又称车江琵琶歌)由男子操琴,男奏男唱或男奏女唱,男声用本嗓,女声用小嗓,在行歌坐夜的场合演唱,主要流行在三宝为中心的榕江县地区。
晚寨琵琶歌
(又名四十八寨琵琶歌)在整个侗族地区只有四十八寨地区才有女性弹琵琶唱歌,七十二寨弹唱是叙事琵琶歌的一种,多由中老年男性艺人自弹三弦或五弦大型琵琶伴奏,应听众之邀在民居堂屋或长廊演唱,以唱叙事歌或说理歌为主,只流行在榕江县七十二寨侗族地区。
平架琵琶歌
(亦称洪州琵琶歌)男弹男唱或男弹女唱,男女声均用假嗓,别具一格,主要流行在黎平县洪州镇和湖南通道县播阳镇为中心的侗族地区。
六洞琵琶歌
男弹男唱或男弹女唱,在行歌坐夜的场合演唱,原先男女声均用假嗓,现在也有改用本嗓的,主要流行在黎平、从江两县泛称为"六洞"、"千五"和"十洞"的地区。
榕江琵琶歌
演唱形式、演唱场所和演唱内容与六洞弹唱相同,主要流行在广西省三江县、融水县溶江河段和黎平县以"四脚牛"为中心的地区。
寻江琵琶歌
演唱形式、场所和演唱内容与六洞弹唱相同,主要流行在广西省三江县、龙胜县和湖南省通道县寻江河和渠水流域一带。
洪州琵琶歌
流行于贵州省黎平县洪州镇的平架村,该村位于黎平县城东33公里,地处湘黔桂三省边缘。
代表作品
《河对岸》、《初相会》、《路不平》、《好久不见》、《两相情愿》等。
传承意义
侗族琵琶歌是民族文化精品,不仅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还多次登上"大雅之堂"。
1959年,晚寨8名琵琶歌手曾被邀请到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年,三宝琵琶歌参加贵州省文艺汇演,被录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
2004年春天,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西部民歌大赛上,三宝侗族琵琶歌一举夺得银奖。为了更好地传承侗族琵琶歌这一民族文化,近20年来,榕江县还把侗族琵琶歌引进了课堂。
侗族琵琶歌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世人关注。近些年来,侗族琵琶歌名声远播,她们唱到北京亚运村,唱到法国巴黎……这朵民族民间文艺鲜花,越来越绚丽夺目。
(图文用于贵州旅游攻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