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8688 发表于 2017-9-25 09:33

【发现凯里之美】邂逅文家寨

本帖最后由 zb8688 于 2017-9-25 09:36 编辑



  小高山南麓的半山坡上,绿树浓荫中掩映着一个苗族村落,这就是凯里境内海拨最高的苗族村落文家寨了。一个晴好的周末,我约上几位摄影的朋友结伴走进了这座平凡的山村。




  沿着新修的登山道向小高山电视塔进发,过了清风口,沿一条水泥路往南行进,不久便到了文家寨的后山。文家寨是一个绿树掩映的寨子,在繁茂的树林和成群的修竹间,散落着一座座木质吊脚楼,寨前是一湾水田,层层叠叠的向下铺展,显示出别样的风韵,寨子周边远远近近的山坡上,一片片包谷正迎风招展,张扬着蓬勃的生机。山高风清爽,风里和着野花的芳香,吹得人神清气爽。农户人家的房前屋后果树绿叶滴翠,粉红或乳白的桃,黑红或淡黄的李,像夺目的星星,闪烁在枝头。肩扛犁铧的苗族农户走出木楼,从田埂上走过,消失在山林里、果树间,惊起三五只竹鸡,慌乱地扑向远处的山头。  我们穿行在弯曲狭窄的村中小道上,领略一路的山村风景,享受一路树荫赋予的清凉。树影下的路皆由青石铺成,石板之上,岁月留痕,水渍斑驳,显示出这座山间苗寨的年代久远。当年的苗族人家,是从何方而来,又是什么吸引了他们扎根于此?不由得引起心中一番揣摩。

这是一座与石头相伴的山村,街沿沟坎,田埂屋基,无一不是用石头垒砌,菜地果园和包谷地,皆从累累石笋中开劈而得。在小高山山坡里的文家寨,石头和人的关系是那样的紧密,让人不由得感叹这高山苗寨的石头人生。
也许当年,历经苦难的苗族同胞选择了这里扎根,看中的是这里可进可退的险要地势,也或许是看中了这片莽莽大山赐予人们的丰厚物泽。其实,一部苗族同胞的生存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抗争史。
  在寨脚低洼处,有寨中人饮水的一汪泉眼,水色清冽,终年不竭,水涌成塘,周边已用青石垒砌,筑成一井。据说这古井已经历经百年沧桑,自是水流充盈,冬暖夏凉,一如既往的滋养着世世代代文家寨人。  饮过这古井的泉水,沿阶而行,穿行在座座木楼人家。这座建于山坡上的村落,处处保留着苗族固有的建筑风格,倘若您要进到苗族人家,必须得从后门进入,木楼依山而建,前面是高挑的吊脚,临窗远望,近处是下一户人家的房顶,远处的山间田土树林庄稼尽收眼底。在影友眼中,这吊脚楼成了观景取像的最佳平台。

  如今的高山苗寨,通村公路已经修到寨头,那条维系人们出行的下山小道,也已经用青石板鹅卵石修整 一新,如一条美丽飘带披挂在小高山上。赶着这趟新农村建设的潮流,古老的山村正建设一新。  谢绝了苗族农户的盛情邀请,我们踏上了返程的路,回首再望文家寨时,依稀看到炊烟正从寨中袅袅升腾,渲染出高山苗寨的静谧和谐……一行归家的苗族农户,赶着水牛,沐浴晚霞,踏过石径,穿过树林,回归一座座吊脚楼中。  这就是山间小村文家寨,小高山上又一幅美妙的风景。

                                                      文章转载凯里市委宣传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现凯里之美】邂逅文家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