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这个地方每年都要给关公洗个澡 现在还是当地的县级非遗
日前,黎平县将 " 关公洗澡 " 等 9 项民族民间文化项目列为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进行公布。
黎平县此次公布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民俗、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六大类共 9 项,分别是:关公洗澡、草苗民歌、水族民歌、苗族芦笙舞、葛布制作技艺、豆染技艺、侗族武术、瑶族武术、侗医药 •"XAP(疜)" 症疗法。
据悉,关公是三国的神威勇武将军,他丰彩和忠义思想被后人立庙颂德,享受着民间的隆重祭礼。黎平县当地民间 " 关公洗澡 " 古俗,传说古时候在湘黔接边地区的黎平德顺和湖南方加一带军民被贼兵围困数月,钱粮用尽,民不聊生,关公显圣,变一大将在河边磨刀,贼兵在高处看见,便恐惧七分,看势无能为力,马上退兵,黎民得救,人们为感恩戴德纪念关公,故以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为纪念日(磨刀会),即举行一年一度的抬 " 关公洗澡 " 活动。
黎平县 " 关公洗澡 " 古俗流传于该县德顺乡张鲁村木洞寨,当地关公纪念活动已维存 400 多年,现留有关公会田以作纪念场地,如有青年添生小孩,都来上旗一面,祈求永保清吉平安、四季康泰、五谷丰登、一帆风顺。
" 关公洗澡 " 活动,是由 4 名有威望的寨老将关公从庙里请上轿,再由 2 名童子少年抬关公到河边洗澡,一路上男女老少举起红旗,前呼后拥护送关公到河边洗澡直到归来。在河边,寨老一边抱着关公,一边用干净的帕子帮他洗澡,一路护送的群人在河的下游,用关公洗澡过的河水洗脸、洗手,以求得永保平安、一帆风顺。
另悉,目前,黎平县有1个世界级、6个国家级、2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11 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人,公布的第一、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96人,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4个。
(引自《贵阳晚报》姚进忠 刘祖豪 吴如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