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流浪乞讨人员成功落户凯里 个个有新名字新身份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EhdHIkd2bSgQGrKABbUSdyOPuiaIRPP5ADjARjd7JmKm1rM0ibc0kFgJbJ9Owrd1YfT7ibCpQ0XO6g/640?wx_fmt=png记者从贵州省民政厅获悉,7月30日,长期滞留在黔东南州救助管理站的12名流浪乞讨人员成功办理落户手续,获得集体户口,成为真正的凯里新市民,自此以新的“身份”开始新生活。
近年来,黔东南州救助管理站先后救助了12名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因其伴有不同程度的聋哑、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等疾病而无法提供身份信息,无法联系到亲属,经实地查访、刊登寻亲公告、公安系统DNA数据比对等多种方式仍无法查实,也无法取得合法身份,不能办理保险,不能享受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福利,全部生活费用和医疗费用只能由政府财政承担。他们滞留在站的时间全部在3个月以上,最长的已达7年,年龄最大的约66岁,最小的约24岁。
经民政、公安部门协商研究,依据《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凯里市决定为12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手续。
由于他们没有姓名、年龄等准确信息,救助站为每一个人起了名字,姓名由三个字组成,姓氏统一采用“吴”字,寓意大声说话,希望他们某一天能开口说出自己和家人的信息;中间的“民”字,代表民政之家、也代表民众之家。最后一个字选择常用非生僻字,便于记忆。出生日期则根据其体貌特征进行推测。
据介绍,他们统一落户在救助站,和每一个凯里市民一样,有了温馨的家庭和温暖的家人,不再会流浪街头,享受到户籍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费用报销等国家惠民政策。
尽管12名流浪乞讨人员已全部落户安置,救助站仍将继续为他们寻亲,待他们找到家人后,登记在救助站名下的户籍即注销。黔东南州救助站也将致力于与公安部门建立健全流浪乞讨人员身份和户籍快速甄别、身份核查的联动长效机制,探索寻亲服务新模式,让更多的流浪乞讨人员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李坚)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EhdHIkd2bSgQGrKABbUSdsWRoQTedf5E0nTiaj2JGPPLLibafdCtFmdOn516D76arzX9X8R049Exg/640?wx_fmt=pn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