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结婚后少回娘家”,聪明母亲这样教女儿,学学吧!
在女儿出嫁时,我和女儿约法三章:一是没事不要经常回娘家;
二是两人闹矛盾尽量不让父母知晓;
三是有了孩子自己带为主、父母看为辅。
看到女儿不理解,我给女儿讲了两个故事。
一天,我和邻居李姨在小区散步,李姨手机响了。接完电话,李姨告诉我,儿子、儿媳妇因为孙子的学习又吵起来了。
看着李姨平静的面孔,我说:你不过去看看?
李姨笑笑说:儿子成家立业了,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处理家庭矛盾,那是他的事情,我不能也不想干涉.
听了李姨的话,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父亲晚年时听力下降,我给他买了副助听器,他很是惊喜,却没有戴。
他说:不聋不哑不做家翁,我这样就很好,何必自寻烦恼。
女儿听了这两个故事,对我的约法三章不再抵触。其实不是我狠心,因为老年人只有学会和子女“断舍离”,晚年才能更幸福。
断
即断掉“插上一脚”的念头。
老年人都是过来人,深知两夫妻过日子免不了磕磕绊绊。
有些本来是小事,老人插上一脚,有可能导致矛盾升级。
舍
即舍弃“自以为是”的心态。
很多老人习惯于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指导子女的生活,子女不听,自己生闷气。
事实上,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老年人作为长辈完全可以“装聋作哑”。
离
即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
保持距离就是不要事事依赖子女,给子女一个自由的空间。
看完这位老年朋友的亲身感悟,你是不是也启发了很多呢?
等老了不讨儿女嫌,
请把10条记心间!
即将、已经进入退休大军之中的老朋友们,家庭成为了余生的又一个主战场。
除了父母和老伴,我们更多地要面对儿女的家庭。
如何不讨儿女们的嫌弃、不惹子女们的厌烦,一定要把下面这10条牢记在心间!
1不依赖
老人自立自强一点,能减少对儿女们的麻烦,也能活出自己的潇洒和尊严。
自立,首要的是维持身心健康。
这不仅是自己的幸事,也是儿女们的福气;要管住嘴迈开腿,保持心情愉悦。
其次就是要生活自理。自己能办的事情自己办,不依赖,不勉强,还能过得充实自在。
2不干涉
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活观念,要相信青出于蓝胜于蓝,少咸吃萝卜淡操心。
不干涉,就是要学会得体地退出。
对他们的工作只建议不打扰,对他们的小家庭只帮忙不添乱,对他们的生活只提醒不干涉。
自己过得清闲,儿女们也会尊重。
3不伸手
父母给儿女钱理所当然,但父母找儿女要钱就有点难了。
退休后,尽量用自己的钱,做好规划,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花钱。
不要动不动就向儿女伸手,过分所求会让人疏远。
至于儿女们的主动表示,那是另一回事。
4不打扰
尽量不要在儿女工作的时间给他们打电话,这样会影响他们工作。平时约定时间保持经常性联系就好。
有的老人不管什么时间、有事没事每天都打个电话,让儿女感到很无奈,也让自己无趣。
5不推诿
虽然说,父母要退出儿女的生活,但也是适当退出。并不是做一个彻底的甩手掌柜。
当儿女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只要是可以帮助的事情,加上身体和经济情况允许,还是要尽量帮助的。
毕竟父母永远都是儿女的后盾。
6不代庖
孙辈的教育是儿女们的事,不是爷爷奶奶的责任。
如今都是“奥特曼”“灰太狼”年代了,你还在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那才叫做毁人不倦。
儿女们不需要帮助和不愿意代为办理的事,不凭自己主观意愿画蛇添足,以免帮了倒忙,受累不讨好。
7不乱言
特别是在子女家庭关系问题上,多起好作用,不讲负面言。
有些老人过多参与到孩子的家庭事务中,说长道短,只能是雪上加霜或好心办坏事,给孩子心上添堵。
8不卖老
岁数大了不是本钱。这年头什么都值些钱,就是岁数不值钱。
有的老人在家里一言堂惯了,总想为孩子的事做主,很令年轻人生厌。
人老了,不能依老卖老,也要自尊、自立、自省、自律,才能活出自己的潇洒和尊严。
9不同住
如果老年朋友身体好,有条件的话,建议不和子女住一起。
毕竟是隔代人,很多习惯和观念都不一样。
如果两辈人住一起,久了免不了闹矛盾,甚至翻脸不认人。
分开住,大家都自在,经常串串门,也能享受亲情的温暖。
10不抱怨
不要总把为别人做的那些事挂在嘴上,也不要当着子女的面抱怨。
看不惯的事儿,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错误,就不要说出来,比如:天不太黑就开灯,电视经常一开就是一天,睡到很晚才起床……
老来难,老来难,老来别讨儿女嫌,劝君十条记心间,清闲愉悦度晚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