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害人精”,到底还能不能吃?科普终于来了!
味精是咱们餐桌上非常常见的一种调料,但是近年来,却总背负着“害人精”的名号,许多家庭因为觉得味精致癌,早就放弃了它。那么味精到底能不能吃,又该怎么吃呢?味精是什么?
味精主要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而来,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类似。味精二字十分精辟地概括其本质:味--鲜味,精--精华。
食盐、蔗糖稀释400 倍后已感觉不出咸、甜味,但味精稀释3000倍仍能感觉到鲜味。所以日常烹饪使用,可以为我们的佳肴提鲜,让食物更美味。
味精有哪些优点?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谷氨酸钠进入体内很快分解出谷氨酸,谷氨酸参与脑内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是脑组织代谢较活跃的成分,也是脑细胞能利用的氨基酸,谷氨酸对于抗氧化有重要意义。
谷氨酸和氨在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下生成谷氨酰胺,机体需要时,谷氨酰胺也可分解为谷氨酸和氨,用于合成新的非必需氨基酸和合成核苷酸的嘧啶、嘌呤,临床上谷氨酸可用作清除血氨的保肝药物;此外,谷氨酸对于皮肤、头发还具有一定营养功效。
而目前关于味精的争议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味精是化工合成品,有害健康?
很多人不敢使用味精,说它是化工合成品,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是小麦、玉米、大米等作物的淀粉,经过糖化、发酵形成谷氨酸,加入钠之后变成的,根本不是所谓的化工合成品。
上世纪80年代,国际食品添加剂委员会总结20多年的科学研究成果,得出味精是安全可靠的调料这一结论,所以啊,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味精。
味精真的在高温下会致癌?
有传言说,谷氨酸钠加热到120度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谷氨酸钠,有一定的致癌性,实际上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焦谷氨酸钠并没有致癌性,只是不像谷氨酸钠那样鲜美,所以在炒菜的时候不建议过早放入味精,等到出锅的时候再放,这样才可以真正发挥它提鲜的作用,所以正常的使用是没有问题的。
味精吃多了会掉头发?
NO!正常人每天掉50~100根头发,若突然增多需考虑是否存在熬夜、压力大等问题。相反,目前生物工程技术制取的谷氨酸已广泛用以合成护发生发、护肤类化妆品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
味精的使用方法
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以稀释1500倍左右为宜,如投放量过多,会使菜中产生似涩非涩的怪味,适得其反。
味精加热久了会失去鲜味,所以建议大家,炒菜的时候,出锅前再放味精,这样做出的菜更美味。
味精在酸性物质中不易溶解,因此对酸性菜肴(糖醋、醋熘、醋椒菜类等),不建议使用味精。
每个成年人每天吃味精最好不超过2克,一个四口之家,一天使用的味精,控制在2个啤酒盖之内就好。
温馨提示: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相连性,我们应时刻保持警醒。对于身体不适不要忽视,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出现了任何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疗,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若您还有其它疑问,请在线咨询专家。【版权申明】以上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