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大众理性
理性,是源于哲学的抽象概念。从康德的古典哲学到笛卡尔,他们所说的理性晦涩难懂,偏向终极追问,其论述更是周密精准,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辨。如此深晦的理性主义如何得以在大众口头中传播开来,且广泛运用?只有一种情况——以感性来理解理性。这种理性不能说不是理性,只是相对狭义,不具备普世价值。我们先来简单的谈谈理性。理性具有永恒性,是不可变的。数学、物理就属于这个范畴,比如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圆是360度。那我们可不可以去正事是720度,当然没问题,只是当我们把数字1作为基数时,就不可能是720度了。所以在数字里,数字1才是决定其他数值的本质要素。你是相信这个世界是变化的还是不变的?我们的感官认知可不可靠?可以肯定的是本质上的东西是不会相互转化的,比如水不可能变成食物。《易经》把世界的本质归为五大类:金木水火土;恩培窦可里斯认为大自然由四种元素组成,即土、气、火与水;古希腊哲学先贤泰利斯认为,世界的本质只有一种物质,便是水;马克思认为是物质。这些都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基于对现实世界的分析、探讨、质疑、实验。什么叫大众理性?是什么在控制大众理性?这不同与对世界的本质的探讨。从《十二怒汉》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来判断事物,先勿论这种判断是对是错,单就从个人层面去判断事物时,其实你本身就结束了对这件事的本质判断。但结局的造成不在于原因,而在于我只要你判断有罪还是无罪,只有这两种结果。从感性升华的理性是一种肤浅的理性,甚至你无法跳脱出感性单独存在,它更像是一种逃避性的选择。我们在一段情感里面受了伤,开启下一段感情时,你会选择性的避免这种伤害,经过几段感情后,总结的经验告诉你该怎样去爱,怎样去处理这段关系。我们误以为这种“总结”其实就是理性,然后每个人都可以总结出一套自我保护的理性。我不能说这种理性不具价值,只是这种理性需要去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才具备普世价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