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捕鱼被处罚20万元左右,以劳务代偿显温度
2021年1月至7月,被告人杨政贤、杨政相在禁渔期、禁渔区内的黔东南州清水江流域天柱县白市镇双河村、民建村河段,多次使用禁止的渔具非法捕捞水产品,出售获利。被告人杨政贤、杨政相均被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追究了刑事责任。因被告人杨政贤、杨政相的非法捕捞行为损害了天然鱼类资源,应承担相应的水生态修复责任。黔东南州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了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根据天柱县农业农村局出具的《天然鱼类资源损害评估意见及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杨政贤应当增殖放流鲢鱼、鳙鱼、草鱼2859.15斤,折合人民币57183元;杨政相应当增殖放流鲢鱼、鳙鱼、草鱼7120.35斤,折合人民币142407元。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黔东南中院发现,被告人杨政贤、杨政相家庭均于2013年12月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经脱贫验收,虽达到国家脱贫标准退出贫困户,现仍属于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且家中均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在读。为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不致被告人家庭因履行赔偿责任再度返贫。经承办法官与公益诉讼起诉人沟通并主持调解,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对非法捕捞造成的直接损失采用分期缴纳的形式履行,对非法捕捞造成的间接损失,以劳务代偿方式履行,由劳务代偿人及其家人加入天柱县农村农村局巡河工作群进行登记巡河,劳务代偿人每月不固定巡河 15 次,每次公益活动折算为100元,直至代偿完毕。此外,还需在非法捕捞水产品附近乡镇张贴道歉信。经黔东南中院依法将议内协容书面告知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同时为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在人民法院公告网对调解协议进行了为期三十日的公告,均未收到任何异议。经审查后,黔东南中院出具了调解书,赋予了强制执行力。至此,上述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两案顺利审结。为巩固脱贫成果,支持精准扶贫大局,黔东南中院在审理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中探索适用了劳务代偿方式,由劳务代偿人采取公益巡河、公益劳动、公益服务等活动对所造成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损失进行劳务代偿,在依法支持公益诉讼、履行生态修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兼顾被告人家庭实际,体现了人民司法的温情关怀。来源: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黔东南州简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下辖16个县市,州府凯里市。全州辖凯里1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县,凯里、炉碧、金钟、洛贯、黔东、台江、三穗、岑巩、锦屏、黎平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7个街道,94个镇,110个乡(其中17个民族乡)。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2015年末常住人口348.54万人,户籍人口473.5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2%,其中苗族人口占42.7%,侗族人口占29.9%。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t8ib5CnllgwtJcswODk2JUibPuurLdMJw4N0YMpwoibRPkqpqesBz0Be5ocMYbJXsgGPketfIJTibFJYxCAdATGnA/0?wx_fmt=jpeg网络图
黔东南总面积30282.34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9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2019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
黔东南州森林资源丰富,有“杉乡”“林海”之称。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也是贵州省的主要用材林基地,全省10个林业重点县,有8个在黔东南。2013年,全州有森林面积3280.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活立木蓄积量为1.1亿立方米。全州已查明并鉴定出的植物达2009种,分属290科690属。其中种子植物有1440余种,分属163科429属。在这些植物中,属于中国特有属的有水青树、观光木、钟萼木、木瓜红等24种,占全国特有属的11.7%;列为国家I、II级重点保护树种有秃杉、银杏、鹅掌楸、南方红豆杉等39种,占全国重点保护树种的10.05%,占全省重点保护树种的90.2%。境内有常用野生药用植物400多种,其中太子参、杜仲、天麻、桔梗、五倍子等名贵药材驰名全国。
此前,黔东南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州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黔东南州“州树州花”的议案》,决定批准《州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黔东南州“州树、州花”的议案》,确定红豆杉为黔东南州“州树”、杜鹃花为黔东南州“州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