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新闻发布 发表于 2023-11-18 19:07

云上雷公山景,云下苗寨人家



​从我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开始,便总是想到一个隐秘而很难以言述的词。那个词大概能形容雷公山上云海的潮起潮落,能形容苗寨人家宁静和谐如世外桃源的生活,能形容那些一见钟情却长留心中的人们。很多一瞬间的感触,寻根究底都是没有根源的,若要真的去深究这其中的根源,我想那就是因为——美。纪伯伦说:“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发现美,其余一切都是等待的形式。”这个地方,是经历了太多的等待才最终被我们发现的美。
云中雷公山景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icHq5GpGia795QB4uwD0Au3upC8NtvwPm2drZXg2CTEfuGDvZ8nBP81w/640?wx_fmt=jpeg&from=appmsg图片说明:雷公山云海/杨志勇 摄影
苗峰雷公山,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也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和中华民族的绚丽瑰宝,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雷公山之美,美在云海之景。雷公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雷公山山体庞大,高耸入云,原始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山清水秀,四季清泉涓涓,瀑布相迭,深潭浅滩相映,动水静树奇石相立的山水画卷和变化万千、令人叹为观止的云雾蒸腾,冰雪皑皑,雾凇茫茫,晚霞多彩,佛光绚丽的动人画面。2001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批准为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yzB27mnchayicvj7UObm0icl3aHurdkE6HJxhVibCcziaWyAATtqUjRJWA/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雷公山晚霞/陈沛亮 摄影
阳光从云层中探出头,流转于雷公山的每一座山头,就像是一座座天空之城,悠远而嘹亮的光影之声,时而澎湃时而悄然无声。此景理当只应天上有,人间得闻便是这平凡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却又特别的奇迹。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osGDRJ9AqcHTZuLICpbT9GbEeib1N5cnjvgOKOX0Y1I1iaic7Xo7ChCbQ/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雷公山的早晨/袁军 摄影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jAHUFHN7jSwC8d4VUOQMM8iadQRCuH7Cs9HPgeSC1jjvz5RzuzMxj8Q/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雷公山朝霞/陈沛亮 摄影
雷公山之美,亦美在生物的多样性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雷公山有生物种类2000多种。其中植物种类1390种,列为国家濒危、珍稀重点保护植物24种,特别是世界稀有珍贵树种秃杉,是目前国内仅存3个地方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一处。野生动物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28种。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SD4C7L03Xl8YJ2vgpRqVZlfia2GovicKNpIetnSOatk0jUW8kSwkDdWA/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雷山生态物种——雕鸮/王子明 摄影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hN6gmv2FH0kvmh7MiaCRNEtLFg6LICd1SfjBibkhXyqupo7ApVsic3J7Q/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雷山生态物种——牛背鹭/王子明 摄影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g2tciaQLnqbp2Rl88MvibXSicFibeicy8icCxWOfZD8xdLbo7rXBOMLuNmzQ/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雷山生态物种——小天鹅/王子明 摄影
雷公山用她那迷人的自然风光、宜人的高山气候、苍莽如海的原始森林、凉爽幽静的林间小道向我们娓娓道来她迷人却不招摇的美丽。走进雷公山,去听那湍湍溪流之间的小声交谈,仿佛开启了一道远方与诗的悠远而宁静的大门;漫步于雷公山的林间小道,被绿色植物包围其中,心中开出了一朵朵随着季节变化的小花。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5SE0BMpQN2WoTBiafSnVP5G4WC2ibeAOibeKYVyickvHaia4Kt3wH3JjasQ/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生态雷公山/吴昊 摄影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EbcCM53Gp75o3rZa2c1EkwZfICESzOXPYjbf3vQXTh4cKvficlnuj6w/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生态雷公山/吴昊 摄影
云下苗寨人家

云海之下安然存在于现世的苗族村寨,以其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族婚俗、民族建筑、民族节日、民族饮食以及苗寨人家的淳朴、文明、热情、好客,令囿于城市生活围城的我们心向往之。
千户苗寨•天下西江——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座落于雷公山脚下,有2000多年建寨历史,是苗族第三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素有“苗都”之称。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艺术天然博物馆”,是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苗族银饰之乡”。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E14mSic0bsWCqKVJVe5rdCa5uAmtcxh6cYzyud1poVSq79J7YvfAMWQ/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西江千户苗寨之晨/傅泊霖 摄影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Qeqm8iaqibf8axaHEHJqG0zgHhnrVuejGE9DJ6l9Mbp4UTgZcKXTaibeg/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梦幻西江/王湛 摄影
整个村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层层迭迭,是中国苗族干栏民居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迷人的自然生态和古朴灿烂的苗族文化,构成了西江人文景观亮丽的风景线。西江村寨大都住在靠山面水的地方,因此造房时往往利用山坡倾斜度较大或者濒临水、沟的一侧,使屋的前半部分临空悬出,从而盖起比比皆是、大同小异的吊脚楼来。这里的居民建筑系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房子框架由榫卯连接,依山势而成,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形成独特的苗寨吊脚楼景观。吊脚楼层层迭迭,呈金字塔形。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NHniamZbtZiciccMjMCAthIkmx5twhg6OHYiaQct6Szf1yqVJMCWU0KnvA/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西江苗寨吊脚楼建筑群风光/杨光才 摄影小贴士
非遗文化——雷山苗族吊脚楼

雷山苗族吊脚楼堪称“鲁班传承的建筑魁宝”,为纯木质结构。各寨民宅大多数建于半山腰。主要是因为苗族人民多以支系家庭聚居,以团结共同防备其他对抗实力的侵扰而聚居山区。由于宅基地势有限,大多就地砌基,傍山而建,其屋半边着地,半边吊脚,即有不占地之优势,又具突兀之威,美观大方之感。大小寨子,顺坡而居,层层叠叠,屋脊鳞次栉比,十分壮美。
我们通常习惯用语言来表达对一个地方的喜爱,所以人们创造出了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形容词,然而心的安适却是我们无法通过太多的语言来表述的。也许在这个世间,对一个地方的感受最强烈愿景的表达无非就是三个字,那就是“留下来”。无法否认的是,西江千户苗寨确实是一个能让人想要留下来的地方。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p4iae7kib33Z6vSQG4xhKApLaFhzkjEuicg4tXaOQYrdvzoLteGsGZ1Eg/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西江苗寨小景/廖迅 摄影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wXic4FgU74viaJHibBsNWLkicNoKjWoWL8KNnR60lS4g1Tu94FpZbHBmHA/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西江苗寨小景/廖迅 摄影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hGQCY0rFib3x5LNbYgfsSjsd2oPmdzfBcOO06ekE3s3M5sP6ic2PTbnA/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西江千户苗寨小景/向忆峰 摄影
在西江遇见了太多的因为心的安适而留下来的人,他们都说,西江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地方,西江的早晨就是一日之计最好的开端,西江是一个让人生复归宁静的地方。“在西江的日子里,光是发发呆看着对面山头的吊脚楼从暗到明,都会觉得一整天的日子是充实的。”我相信这样的西江的存在,因为时光眷顾着西江,眷顾着到这里一探究竟的旅人。人世间需要道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如果说到西江来非得说出一个道理,那么放慢脚步,等一等跟不上我们脚步的生活,与生活握手言和,就是我所知道的道理。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郎德上寨

英雄西去百多年,撑过苗乡半边天。跃马悬崖接星头,按戈峻岭扫墩烟。留将忠魄佑后世,惠誉儿孙慕先贤。还仰真灵再伸手,祥云长罩寨门前。——游人诗赞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jRwWgpEDWFvGWK098LaGtia3xMgeZhiavlmnIvblb0by11GupaGww8aA/640?wx_fmt=png&from=appmsg郎德上寨坐落在雷山县城北的望丰河畔,寨子依山傍水,四周群山环抱,村前一水往北流入巴拉河。始建于明初,按苗族“子父连名”推算,已有30多代。居民为陈、吴两姓,分属6个宗支。郎德上寨现在是贵州省乃至全国展示苗族文化的窗口,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小贴士
@朗德历史文化

著名人物:郎德上寨最最著名的历史人物当首推苗族英雄“杨大六”。其实,杨大六不是英雄的本名,而是苗族民众对他的誉称。郎德上寨苗族村民深谙个中情形,酷爱用“杨大六”称呼自己的祖先。建筑文化:郎德上寨的建筑文化,极具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堪称苗岭山区“苗族建筑博物馆”。村寨格局:郎德上寨古建筑群的基本布局是:背靠报吉山,左扶干容炸当山,右扶养干山,面对望丰河左岸的干育山,围绕三口水井居住,依山就势择地建房。民居建筑:郎德上寨的民居建筑,几乎都是木结构、穿斗式、吊脚楼。虽然同为吊脚楼,却又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建成不同的体量和形制。至于吊脚楼内的建筑装修,更是风采独具,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r14YTmmBicXGZrSUlxJPVyibpG8z4Aibd9LEMl6CSvQbXdZJKTGuo6Owg/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郎德上寨/廖迅 摄影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9oqmdKNkgKV1nKg3V7JibwJsDfAaKTkgFGAtXDyp9N0kP2F8KicP0gXYUIichXoWDFT46bL19rbcyaMHXjPk96Mg/640?wx_fmt=png&from=appmsg图片说明:郎德印象/郑铁 摄影
寨前,在西、北面竖有座木柱瓦顶的“护寨门”,匾上横书“郎德上寨”四个鎏金大字。寨上,一幢幢具有苗族建筑特色的吊脚木楼,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各户的木楼,装修讲究曲栏回廊,窗棂照壁,堂屋寝室,整洁宽敞。堂前安一排弧形木栏杆长凳,苗语称为“豆阶息”,供来客憩息、赏景,平时则是苗姑刺绣的地方。各户之间用鹅卵石铺砌的道路互相联结,又与全寨五条花街衔接,浑然一体。寨子中央,有约10平方米的铜鼓、芦笙场,场面仿古代铜鼓十二道太阳光芒的图案,用青褐鹅卵石铺就,朝各方伸展。场的两头则用石料和水泥塑成两匹飞奔的骏马。上郎德村民热情好客。每当贵宾前来郎德上寨参观游览时,村民们在寨老的带领下,以苗家最隆重的礼仪着盛装列队出迎。从寨前的郎(德)报(德)公路到寨门,设迎宾拦路酒5~12道。每道酒卡在道中置一张红漆方桌,两边站着两个身着盛装的女青年,执壶举杯向每位客人热情敬酒。最后一道酒卡是进寨门,穿金戴银的两个俏丽的苗姑,手执特制水牛角酒杯向客人敬酒,这时站到两旁的芦笙吹奏着敬酒乐曲迎接。进寨以后,观赏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杨大六的起义反清遗迹和民族文物陈列室。主人为贵宾举行铜鼓、芦笙会。为迎接宾客,苗寨上的男女老幼,盛装银饰,精心打扮,数十或近百人齐集铜鼓芦笙场,列队欢跳芦笙舞。在跳舞时,主人往往要邀客人入列同舞,与客同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上雷公山景,云下苗寨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