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还是故乡明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11:17 编辑 <br /><br />杨文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这么多年来,漂泊不定、浪迹天涯。走过田野、穿过城市,到过许多许多地方。但是,他从哪里来?哪儿是他的故园他的家乡?他不知道。 16岁那年,他离开了家乡鸭塘,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在酒店里做过服务员,也做过传菜员,想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融入这个地方。然而,他仍时常感觉到自己只是外乡的一个过客。他的祖籍,在贵州凯里。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他能看见鸟群急急盘旋回巢,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家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树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在这里,没有一个人认识他,他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他是家里的老三,是最受宠爱的小儿子,然而在异乡,就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闲时,杨文常常坐在屋顶上,仰望星空,在脑海里勾勒出在家乡看到的月亮,此时是什么样。同乡有个关系不错的儿时玩伴,已经在酒店当上了大厨,每次在就餐的高峰期,都忙得焦头烂额。他告诉杨文,他的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苗家风味。汗水的背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深受感染的杨文,也下定决心要做一名传承民族文化的厨师,希望能让每一道传统的苗家菜,都被赋予新的意义。他在厨房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配菜员。半年后,有幸获得师傅的赏识,得到做尾厨的机会,师傅的悉心指导,让他为厨艺的更上一层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09年他在昆明第一次当上了大厨,但是那个传承家乡民族文化的念头,依然缭绕在心中。 自然,他喜欢这里的柔和淡泊,喜欢这里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他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他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他。每次他出门闲逛,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他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他究竟来自何方?纵然昆明四季如春,他却说自己日夜思念的家乡,在温暖的黔东南。13年,他回到凯里,回到这个自己生根发芽的故土。机缘巧合之下杨文认识了剑河风味馆的老板杨熙林。不曾想两人一拍即合,杨熙林邀请杨文在剑河风味馆担任大厨,至此,一直像一个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的他,走过了太多的地方,终于回到了家乡。他仍然会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感叹这片那融进了他青春血汗的土地。他在时间的磨砺中变得柔韧而坚实起来。菜肴也是一样,需要原汁原味,他特别喜欢原汁原味的酸汤,就是那种不添加任何着色材料的菜品。很多人都说黔东南以外的地方完全不能做出好的白酸,因为没有好水,这也是杨文回到家乡后最能感同身受的一句话。白酸汤,最能代表家乡的澄澈与透明,也是他招待亲朋好友的拿手好菜。在黔东南酸汤美食节的比赛中,大家都说他的白酸汤颇能代表纯正的黔东南凯里地区的味道。 他想,大概是因为这段漂泊外乡的经历,让他能更加的明白家乡的味道。 决赛中,他准备了两样比赛菜品:酸汤野猪肉和酸汤鱼,希望每一位品尝到它的人,都能看见当年那个坐在旷野上仰望星空的少年。ナ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