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你还是那冰清玉洁的苗族小姑娘吗?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2 00:07 编辑 <br /><br />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5年前的西江是个冰清玉洁的苗族小姑娘,如今的西江是一个去东莞转了一圈后回来成了庸脂俗粉的小姐。”一年前到西江采访时已有这样的感觉。今年五。一节期间带家人旧地重游,感觉更强烈。好大喜功是最大的特点,以前的名字叫“雷山西江”、慢慢变成了“贵州西江”、过了没有多久的时间叫了“中国西江”,现在是“天下西江”,这种意淫,也只能是夜郎自大的另一种表现。西江在2003年计划开始开发旅游项目,把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引向公众。经过多年经济发展的同时,这个曾与西藏并列为最后净土的地方,人类最后的心灵家园,就像一个淳朴苗族小姑娘为生活所迫走进都市,接受了所谓的现代文明而变得扭捏做作、不伦不类。
自开发旅游后,道路的建设加速了西江的对外开放,原本一条裤子轮流穿的少数民族生活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变好。然而,经济利益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使西江迷失了自我。西江核心旅游区千户苗寨西江镇,除了苗族吊脚楼建筑保留尚好,更像是一个全国性的商业步行街,超过70%的商店业主非当地人。已看不到在流水中洗衣的妇女,放牛娃、风雨桥上绣花的苗族妇女、小街上银匠铺等也失去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卖披肩、工艺品、水吧、烧烤、茶馆、咖啡馆、卡拉OK、合影照像、餐馆等千篇一律的店铺。
住在附近农村的人也放弃耕地,从事旅游接待。在接触外界和追求金钱的思想的指引下,原本朴素、自律和淡定的苗族同胞难免起了人性的变化。过去宁可不管贫穷还是富裕也不愿嫁娶自己不爱的人的苗族同胞人,现在只要现在有钱,什么想法都会产生。 当地景区则和中国很多景区一样陷阱多多,如向旅客推销表面说是免费盖章,实则收费的旅行证。可以说,西江现在什么都要钱了,就像一个刚出道的坐台农村小姑娘,只要给钱,什么也愿意一样。
静止的景物是文化遗产,当地人的苗族生活风貌则是遗产的灵魂,二者互相依存。一个景点少了当地人和他们特有的气息,徒有外表而没有灵魂,那么政府打造和保护的只是一座没有灵魂的--西江千户苗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