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 发表于 2015-11-10 11:28

侗族的鼓楼建造你知道多少?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23:28 编辑 <br /><br />1
选材

鼓楼建造的备料,施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团结村寨,凝聚人心的过程。鼓楼用到的建
筑材料,最主要是杉木。杉树树身挺拔,四季常绿,生长迅速。杉木纹理通直,材质较轻,
易加工、耐腐,是上等的建筑用材。

修建鼓楼所用的小木料,传统中由寨中各家各户捐献,以此表明鼓楼是全村
(或全族)人共同修建的。木料成为鼓楼的构件,象征着每家每户甚至每一个人都是鼓楼的一部分。

建造鼓楼的大木料,比如主柱的献料,是有讲究的,按例由本寨
(或本族)中在此居住时
间最长的家庭捐献,
这种捐献主柱的资格是世袭的。
这种风俗要标明的含义是:
村寨是由这
些老住户发展起来的,他们构成了村寨的主体。

木料中最重要的是屋梁中架在柱子上的梁,
因为它承受着屋顶巨大的压力,
而且建筑的
跨度越大,梁的负重越大。在侗族居住区里,建造鼓楼的主要大梁柱、照面坊,是经过族中
长辈年高具有威望的老人选定,木材优良、粗大,高度均匀,树龄古老,方可作为鼓楼建造
用材。未优先标记,其他用材不得取用。可见打上标记的杉木,自然是“杉海”之王了。再
选择几十名青壮年作为工匠的帮手,
选择的标准,
是父母建在、家中没有非正常死亡者。这
样的标准,包含着祈求吉样的意思。
2选址

建筑选址意为建筑物选择建造的地址。
在选址前首先要考虑地质地势、
自然环境、
交通
等因素。

同竖房立屋一样,侗族在建造鼓楼之前,
事前一定要先请法师看好地形,找好地基,还
要先祭土神、山神、始祖后,方可落基。民间有“一龙二穴三风水”之说,可见风水在民居
建造中亦相当重要。
地基选好后上山看好木材,回家准备好两头肥猪、
几百斤米和酒水,然
后方可开始建屋。

最开始的侗寨建造选在侗族地区的田坝中心,
山峰腰道路旁,
用千年古杉作为它的根基,
供登山劳累者歇息:
生产季节劳动时把暂时不用的农具、
雨具、
饮食篓子放置在田坝中心的
巨杉之下,夏乘凉、冬烤火,谈今道古,尽情休息。百越后裔进入农耕时代后,多选择在巨
杉之地建寨,
随着人口的发展,
在选地建寨时难找到既有依山傍水、
又有巨杉的如此完成的
自然美景,
便在建寨时先选定鼓楼定点之地栽一株小杉树,
在测定住房的整体布局。
而鼓楼,
一般都是建在整个村寨的最中心位置,
象征着鼓楼的中心地位,
也有极少部分的侗寨鼓楼是
依山傍水而并非取中心位置。
3基地处理

在建鼓楼的过程中,
如果遇到是山地地形的基地处理,
主要工作是挖方和填方。
如果是
千栏式的鼓楼就比较占有优势,
因为它可以自如地调整立柱的长短,
争取到所需要的底层平
面。
4设计

鼓楼的设计工作由工匠完成。
经过传统建筑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演进,
设计的形式有了
较为固定的模式,一栋鼓楼进深多少,内控多高都是有例可循的。
基地允许,横梁的材料又
好的话,开间可以稍宽一些,反之,只好窄一些:立柱材料好,鼓楼可以盖高一些。一栋鼓
楼,要用多少根柱,多少方等,这些柱、梁、枋现有材料的质量和尺寸,每一根柱、梁、枋
用在什么地方,它与相关柱、梁、枋的关系,开榫还是凿眼,榫、眼的尺寸和具体位置??
这一切,工匠都必须把它想清楚,做到了然于胸。
5
木料加工

木料加工时鼓楼建造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通常由工匠带领他们的徒弟们一起来完
成。所有的梁、柱、枋都要凿好眼,锯出榫头,然后分门别类地堆放。要对柱、梁材料进行
一次通盘地考虑,选定哪些作中柱,哪些做边柱,等等,然后,将其在末来柱梁中所处的位
置一一标明,以备拼装。
6
拼装、组装、上梁、加瓦

木料全部加工好之后,
就可以拼装屋架,
将一排排拼装好的屋架摆放在基地上,
等待良
辰吉日,进行最后的组装、上梁和加瓦。

组装之前,一般会在基地的一端立一个支架,支架立好之后,帮
-
陀的村民在工匠的指
挥下用绳索拉,
用棍子顶,
将地上躺着的一排排屋架竖立起来,
依次靠立在支撑用的支架上。
然后,
把两排相邻的屋架移到各自的位置上去,就可以安装横梁了。横梁装上去,
鼓楼的骨
架就独立地站起来了。

拼装与组装的过程,
对于工匠的技术水平式严峻的考验。
所有榫眼、
掸头的位置和尺寸
都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就对不上号,
拼装的顺序也不能搞错,
错了就得拆开重来,
那会被认
为是不吉利的事情。

这里要说到的是,独柱鼓楼的建造,是采用十字架形凿榫穿仿,层层加瓦,四面倒水,高至
五七层不等。传统鼓楼的建造都是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
排枋纵横交错,
上下
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鼓楼通体全是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
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这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7
放鼓

鼓楼基本修建好之后,
在鼓楼中放鼓。
我们可以看到鼓楼内一般会有梯子附着在大木柱
上,
遇到紧急情况时,
便派人登上楼顶的小阎,
敲打皮鼓,
向全寨报警。
因此,
有鼓则有楼,
有楼则置鼓,后来人民习惯,俗称鼓楼。鼓以桦树作身,名为“桦鼓”
,安放于鼓楼高层。

鼓楼除了建筑形式和风格独特外,其建筑色彩的应用也很别致。因为侗家人喜欢白色,
认为白色象征纯洁、
高尚和幸福,
因此在他们的公共建筑上均用白色做装饰,
如檐枋、
瓦口、
顶脊和翘翅,
都涂有极为醒目的白色,
通过高色调白色与大面积暗色调的青瓦和杉木形成强
烈的对比,使整座鼓楼的轮廓线条光感灼灼、雅淡明快,主体更是突出,富于立体感。白色
不仅丰富和装饰了建筑群体的色彩关系,
同时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庄重典雅的审美效应,
强化
了鼓楼的凝聚力。

侗族鼓楼独特的造型、科学的结构、
精湛的工艺技术、令世人惊叹!联合国机构一官员
称赞说,
别具一格的侗族鼓楼建筑艺术,
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
而且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你长知道了吗?(来源于网络)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侗族的鼓楼建造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