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黔东南之隆里旧时光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22:55 编辑 <br /><br />古城现有居民,多为明、清时屯军官兵后裔,他们的祖先在垦屯戍边的同时也把江南先进技术带到这里,他们种植棉麻、纺纱织布,修水碾、水车,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隆里人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依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安居乐业,始终过着比较富足丰饶的生活,保留和传承着古朴的传统文化,创造了极具内涵的历史文化。隆里的文北,以汉文化为主,特别以江南文化最为厚重,同时揉杂当地苗、侗文化的内容,相互撞击、融合,形成有别于中原文化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亚文化群体,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文化社区。以民间为载体的玩花脸龙、迎故事、唱戏等,均颇具特色。正月初一至十五玩龙灯是隆里人民每年的庆春传统节目,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要赶来观看。开锣玩龙的时间由东西南北各门事先约定,锣鼓一响,各路舞龙同时出动,会聚城中广场,锣钹鼓号齐鸣,群龙竞技,热闹非凡。其龙灯制作精巧,鲜艳美观,风格独特,玩耍的技巧也多达十余种,有串花龙、金龙抱拄、滚地龙、二龙抢宝、双龙戏珠、黄龙吐丝、青龙翻身、天龙穿雾、黄龙出海、大盘龙、小盘龙等,场面恢弘状观,势若翻江倒海,活灵活现,令人目不暇接。正月元宵是舞龙活动的高潮,是古城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这天除表演舞龙技艺外,玩花脸龙是当地特有的风俗,其花脸龙表演活动由傩戏演变而来,舞者均画脸谱,相传取材于宋朝建国初期"蓝季子会大哥赵匡胤的民间故事。隆里平时节日内容丰富,饮食制作精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