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 发表于 2016-3-17 09:14

9部看完忍不住怀疑自己的精分烧脑电影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16:30 编辑 <br /><br />豆瓣评分8.3分IMDb评分7.7分推荐理由:芝加哥发生了一场全城震惊的恐怖血案,主角是法官和辩护律师。最惊艳的角色却是爱德华·诺顿饰演的犯人,凭此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不看到最后完全猜不到结局的烧脑电影,庭辩戏也超精彩,看完你会爱上诺顿的。诺顿第一次扮演精分角色。
02搏击俱乐部(FightClub)
豆瓣评分9.0分IMDb评分8.9分推荐理由:这部电影在心理学电影里的地位,就跟断背山在同性之爱电影里的地位一样。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这部电影评分这么高,因为这部电影证明了一件事——演技是可以压倒颜值的。爱德华·诺顿简直是精分小能手,在本片里完全盖过了帅哥布拉德皮特的风头,那可是《人物》杂志选出的“有史以来最性感的男人”。涉及的病症是身份识别障碍,看完细思极恐。
03惊魂记(Psycho)
豆瓣评分8.8分IMDb评分8.5分推荐理由:最早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入电影中的电影之一,导演是——希区柯克。浴室杀人戏是影史留名的经典镜头,细节控福利。涉及病症是精神分裂,诱因是俄狄浦斯情节,即恋母情节。千万不要一个人看,更加不要一个人晚上看,强烈推荐和女票看。注:psycho的直接翻译是“精神病患者”。
04致命ID(Identity)
豆瓣评分8.6分IMDb评分7.3分推荐理由:多重人格的代表电影,结构紧凑,逻辑严谨,剧情编排天衣无缝。曾经一个人深夜刷了5遍...当时要写影评分析。非要我给一个不推荐的话,可能就是看过的人太多了。这部电影也是属于很难第一遍看懂系列,当时每看十分钟就要暂停回放做笔记。
注:人格分裂病症都是出于本能为了自我保护。
06异度空间(InnerSenses)
豆瓣评分7.4分IMDb评分6.3分推荐理由:从评分上来说,这是部不该推荐的电影。但是作为张国荣去世前的最后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多多少少就有了些传奇色彩。如果不了解精神分裂和心理治疗的话,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鬼片。但是确实是华语少有的精神分析题材的电影,单就张国荣的表演来讲,这部电影并没有失败。截图那表情看得我心都碎了。
07无间道3(InfernalAffairs 3)
豆瓣评分7.7分IMDb评分7.0分推荐理由:很多人说这是无间道系列里拍的最烂的一部,从剧情结构和编排上来看的确如此。但是导演突破性的加入了精神分裂情节,弥补了前作对卧底心理的更深层次探讨,没有只是流于描述事实的表面,想要去深挖心理原因。当然因为导演掌控力不够,最后显得大而空,但这仍是一部好电影。看3不用补前作。
08布鲁克斯先生(Mr.Brooks)
豆瓣评分7.6分IMDb评分7.4分推荐理由:一面是上流社会的优雅绅士,一面是干净利落的连环杀人者。这部电影被单独拎出来是因为他提供了一种两种人格完美相处的可能,即使两者的结合是一个更可怕的犯罪者。人格分裂也是可以很优雅的(微笑着舔一口刀上的血)。
09黑天鹅(BlackSwan)
豆瓣评分8.5分IMDb评分8.0分强烈安利:娜塔莉·波特曼,《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小女孩。在《黑天鹅》里演技炸裂了,饰演一个为了舞蹈事业投入全部心力的舞者,为了争夺主角,她需要不断地超越自我,去探索自己的黑暗面,以便饰演淫荡诡诈的黑天鹅。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电影,看的时候坐立不安,看完,也不会升华好吗,看了那么多电影还不是过不好这一生(捂脸。)精神分裂题材其实并不受导演们的偏爱,毕竟这个题材对逻辑性和剧情要求太高。
说一些我自己对于这种题材的理解。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病症,两种病症的诱因既有交叉也有区别。精神分裂的病症通俗来说就是脑子里是乱的,出现各种幻觉。往往是因为受到重大刺激或者现实压力。如《美丽心灵》里纳什由于对友情,亲情以及自己智慧认可的极度渴望,产生幻觉,以为幻觉是真人。这是妄想型精神分裂,也就是俗称的“疯了”。众多文学影视作品强行出现的多为人格分裂,即多重人格。对多重人格感兴趣可以看纪实小说《24个比利》,《致命ID》、《搏击俱乐部》、《禁闭岛》等作品的灵感都来源于此。据调查多重人格患者男女比例为1:9,因为多重人格多产生于患者童年时期的痛苦经历,特别是性侵经历。多重人格是自我保护的本能,通过产生新的人格逃避痛苦回忆。心理学电影对我个人影响极大,很多时候我都能从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促使我不断地去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以便成为一个看起来很正常的精分小能手(微笑脸)
(来源:网络)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9部看完忍不住怀疑自己的精分烧脑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