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锦鸡苗女子发髻,现唐朝遗风古韵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22:45 编辑 <br /><br />锦鸡苗发式以头发浓密发髻高耸为美,这不禁暗合了唐代人的审美。著名的周昉绘《簪花仕女图》上,几名穿纱衣的仕女都是梳着高髻,唐代叫做峨髻,高可达一尺以上,尽显女郎们的雍容华贵。锦鸡苗的头式很特别,高绾的发髻,形如粽子,光滑圆润,高昂秀丽。女子梳头一次可以保持2至4天,梳得越紧定型越好越能持久,过去用猪油定型,现在改用发胶。盛装时,头戴银发簪,发鬓插锦鸡飞舞造型的银饰及银梳、银雀花等,靓丽迷人。细心之人会发现,他们的头式非常古朴,深有大唐遗风的特色。
唐代妇女为了使发髻更加高大,还制造了假发髻,叫做义髻。据《杨太真外传》说,杨贵妃就好戴这种义髻,“常以假髻为首饰。”陕西长安的韦顼墓石椁上就有戴假髻的女子形象。而锦鸡苗的女子很多时候也会以假发髻示人,以凸显头式的高耸之美。
通过对比发现,锦鸡苗发髻和唐代头式在审美标准、外观、捆绑方法上几乎变化不大,锦鸡苗发髻可谓名副其实的保存最完好的唐代头式。
www.kailiren.net M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