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北柱石山,石柱擎天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22:29 编辑 <br /><br />1
自然景观 星罗棋布
天柱县属喀斯特地貌,山多,雄、奇、险、秀;洞多,溶岩千姿百态。有金凤山、银凤山、黄哨山、九龙山、天华山、白云山等10多座游览大山,多半海拔千米以上。金山溶洞、观音洞、仙人洞、钟鼓洞等数十处,面积在几千平方米以上。金凤山上保存有清代修建的南岳庵、观音殿、青龙阁、龙王阁、观音洞、仙人洞、中和寺等大小庵寺、庙宇,宗教建筑风格各具特色。金山溶洞内可供观览的洞景长达三千多米,洞内钟乳石笋千姿百态,一条阴河潺潺其中,如弦如琴,堪称世外桃源。
六十丈洞瀑布
天柱多丘陵,坝子、溪、瀑、水库遍布。天柱大坝、蓝田大坝、高酿坝等农田大坝,大的万亩,小的数百亩。千百年的农耕历史文化,催生出一派恬静舒适、旖旎多姿的田园风光。风景河段主要有清水江、八卦河、鉴江河、摆洞河等,河流两岸林木蓊郁,山青水碧。六十丈洞瀑布、莲花山瀑布等10多个大小型瀑布散见于溪壑深涧,与30多座湖泊和水库交相辉映。那历经20多年修建而成的全省最大水利灌溉工程——鱼塘水库,还有那碧波荡漾的白市水电站库湖面,如一面巨大明镜,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可谓高峡平湖,碧波万顷,独具秀姿。还有那保存较好并极具代表性的硝洞风雨桥、老黄田风雨桥、阳山风雨桥,更体现了侗、苗历史文化的特点,折射出古老文明的信息。
2
人文景观 各具特色
从被誉为“清江瑰宝、侗寨明珠”的民族文物村三门塘,沿清水江飞流而下,那青山绿水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令人陶醉。远口古镇,江影绰约码头兴,吴氏总祠如一幅巍峨的壁画点缀。水路下行约15公里是白市镇,杨氏家词、舒氏家祠、宋氏家祠等古家祠群造型别致,工艺精良。滚滚的清水江吻别新修的白市码头,闯过险峻的白岩塘,江水分流环抱着美丽迷人的小岛——辞兵洲。文人墨客至此,放眼江涛,故国神游的情感会油然而生。最后一站是瓮洞镇,它不仅是经商贸易通江达海的主要门户,也是历代兵家必争的咽喉要道。1949年11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从湖南黔阳由此挺进贵州,瓮洞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解放的集镇,明清两代官府在此设立关卡,名号厘金局,对进出货物征收过境税。民国最末一任总办胡为乎,在此竖立一块高2.2米、宽1米,镌刻“黔东第一关”五个大字的青石碑。
3
文化底蕴 厚重悠远
天柱的奇山秀水滋养着一代代苗侗英杰。位于天柱县城中心的王氏兄弟故居,就是著名的北伐名将王天培及其弟王天锡将军的旧居,其建筑风格与款式和遵义会议会址一模一样。县城外约3公里之铜鼓坡有王天培将军的墓地,人们凭吊于此,抚碑追惜,莫不感慨万千。距天柱县城15公里的织云,是清朝咸丰年间侗族农民起义领袖姜映芳的出生地,距县城约40公里的石洞镇九龙山还有其起义祭旗的古营遗迹。在清水江畔的瓮洞镇克寨村,人们还可看到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第九集团军副司令兼八十五军军长、荣获抗日三等宝鼎勋章的吴绍周将军的宅第。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孕育了张作为、粟周熊、谭良洲、潘年英、杨长槐、杨念一、龙开朗、杨绍榈、张中笑等为代表的作家群、画家群、音乐艺术家群,倍增了天柱旅游资源的文化韵味。
4
旅游商品 琳琅满目
竹编、竹雕、根艺、根雕等竹木产品,侗女服饰、腰带、项圈、胸饰、头巾等服饰产品,高酿、石洞细草鞋等草藤产品,银童帽、手镯、项链等金银饰品,远口发豆腐、高酿天子米、地湖蜜饯、蓝田侗家奇液等特色食品,书画、油画、剪纸等艺术作品……,向外界展示了天柱的旅游商品形象,因此衍生的天柱县民族特色商品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桑杨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天黔野生动物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天柱县天森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坪地镇土布纺织公司等一批民族旅游商品生产销售龙头企业,迎来无限商机。
5
侗苗民风 淳朴浓郁
在千百年来的生活与劳动中,形成了苗侗人民独特的民风习俗,除在居室、服饰、饮食等方面各有其特点外,清水江两岸的苗侗人民不仅会讲苗语、侗语和汉话,还流行一种特殊的语种“酸汤话”,一家之中,一寨之内,四种语言相互通用,妙趣横生。更具特色的是当地民歌,有婚庆的“好事酒歌”、嫁姑娘的“哭嫁歌”、做生日的“生日酒歌”、老人归世的“孝歌”、喜添儿郎的“三朝酒歌”、逢年过节的“敬酒歌”、新居建成的“上梁吉利歌”。有邦洞四月八歌场、渡马七月二十坪歌场、注溪春社歌场、竹林七月十五阿婆坳歌场等20多个歌场,一年四季,无时不歌,男女老少,无人不唱,国家级非遗“四十八寨歌节”因此而生,真可谓“唱不尽的歌,过不完的节!”
6
桥接区位 井喷增长
天柱县是一个侗苗民族聚居区,人口达40多万。其版图形状如贵州省伸出的一叶花瓣,东、南、北三面均被湖南包绕,她距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城市怀化仅150公里,距美甲天下的桂林也仅300多公里。是由湖南怀化和广东广西进入黔东南里程最近的县份之一。这里跨越三省区,连接10多个侗苗族聚居县,位置独特,幅射面广,有利于连片开发。
站在新起点,天柱人民牢牢把握历史发展新机遇,理清思路全面适应新常态下旅游发展新要求,将“旅游活县”纳入“十三·五”规划的四大战略之一,并制定出台《天柱县旅游活县战略行动方案》。未来5年,该县将围绕金凤山、九龙山,念好“山字经”,围绕清水江库区,打好“水上牌”,围绕民族节庆文化,唱好“民族歌”,围绕家祠文化,做好“家文章”,并加强旅游线路谋划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构建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清水江库区旅游走廊、环金凤山户外山地生态公园旅游圈、朗江现代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环九龙山休闲度假康体娱乐旅游带,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力争到2020年,打造3个国家级3A级景区,旅游人数力争突破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6亿元以上。
飠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