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 发表于 2016-6-2 14:20

保护传统古村落 建设美丽乡村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22:27 编辑 <br /><br />
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
   庆祝活动         还有51天
为了家乡的发展,在外的游子们或是出资出力,或是出谋划策,反哺故土,感恩家乡。这样的活动,游子们已不是第一次参加了。
难忘乡愁岩寨村座落在重安江畔,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苗族村寨,这里的梯田、田埂、寨墙、进寨的路,都是成块的红岩石铺垫,连修房屋的基脚、楼墙都用红岩石兴建,“岩寨”因此而得名。走进寨中,宛如走进了一座历史的宫殿。
“总想着有一天,能够为家乡做点什么,改变乡亲们的生活面貌”。年过半百的杨志勇,1993年下海经商,目前,创办了一所民族文化产业职业学校和一家蚩尤民族文化发展公司,怎么才能让家乡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让在这里生活的乡亲们过得更加幸福?一直牵挂着杨志勇的心。
“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一发展思路给了杨志勇启迪。
“将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走美丽乡村旅游发展道路”。黔东南州红十字会驻村干部、岩寨村第一书记万政权及凯里市国土局驻村干部席志鹏在进行社情民意摸底调查后,以“旅游+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突破口,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
2015年6月份,清水江旁海航电枢纽工程在凯里市启动建设,工程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河道的通航能力,而且兼顾发电、旅游等多目标开发需要,加之余凯羊高速公路的开通,为岩寨村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带来了机遇。
“这个村有6个村民小组,有521户群众,这是明朝初期朱元璋在贵州屯兵时下令垦荒的千亩梯田,这是……”说起岩寨村,他俩如数家珍,显然把自己当作了岩寨人。
“搞旅游后,我用不着到外面去打工了,在家刺绣、打银饰、做民族服装,家门口就能卖,一来可以照顾老人和娃娃,二来又增加了收入”。这不只是岩寨村村民张洪英对发展旅游的信心和期盼,也是全村村民的心声。
为岩寨做些及所能及的实事,就是为了让岩寨保留更多的文化记忆,让更多的人记住乡愁。不管是远离故土的游子,或是久居于此的乡亲,还是以此为故里的外乡人,汇聚一堂,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着“乡愁”的味道、内涵。
黔东南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宣传片
动动手,为黔东南民族节日投票,为黔东南美景点赞,为黔东南美景转一个!有什么想法,可在微信右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保护传统古村落 建设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