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 发表于 2016-6-8 11:41

以美丽回答一切——西江千户苗寨

2016-06-08 秀美黔东南
http://mmbiz.qpic.cn/mmbiz/ziadDDQxbCJFuMz4TZ1AkJOPm18bPrX6B0r8roibPucXCyl51gfAYcMtK86S33BcoK3RONq4Om7ZEVBwukdiaGg6A/0? 辉煌六十年   秀美黔东南
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
   庆祝活动         还有45天http://mmbiz.qpic.cn/mmbiz/ziadDDQxbCJFuMz4TZ1AkJOPm18bPrX6ByahjW3LgRouibLKqDWzoDCO6CUzRnLl60gtoib7UbibwLsUZKaWJicEic5A/0?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http://mmbiz.qpic.cn/mmbiz/ZRmgicWSwj32msmD1fy7ODMFvaOES5W2aWYfJy99YZBrdj4aia384BuZwqq2OV4U2p66rVnl0Ybs0SZibyMz4QOPg/0?wx_fmt=jpeg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九黎部落在向北扩张,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放弃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随着三苗部落的日渐强大,尧、舜多次对“三苗”进行征剿。舜帝位,“南巡狩猎”,对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进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区迁徙,其中被迫向西北迁徙的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人”,成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则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区迁徙,从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有的更向南、向西深入老挝、越南等地。而往西南迁徙的苗族先民则与楚人和睦相处,成为后来“楚蛮”的主要成员。http://mmbiz.qpic.cn/mmbiz/ZRmgicWSwj32msmD1fy7ODMFvaOES5W2aFC33oD1AoibglmcMbb2cAkLXK2wibNg98D2S8rep1icAibUpj107pib2qqA/0?wx_fmt=jpeg
战国时期,秦灭楚,一部分苗族背井离乡,长途跋涉西迁,进入武陵山区的五溪一带,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武陵蛮”。西汉时期,这部分苗族先民在这里较快地发展起来,形成与汉王朝相抗衡的一股势力。http://mmbiz.qpic.cn/mmbiz/ZRmgicWSwj32msmD1fy7ODMFvaOES5W2aZZ7pktSPGno5ibmoq4umHU8UvbdyZaZnRNcjiadebsCeRbG3NEfvqic9A/0?wx_fmt=jpeg公元47年,汉王朝派出军队征剿“武陵蛮”,迫使苗族再次离乡背井,一部分进入黔东北地区(今铜仁一带),一部分南下广西融水,后又溯都柳江而上到达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苗族在数次大迁徙中,分化成了许多不同的分支。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等几乎是同时到达贵州榕江,由于西氏族在榕江多处辗转,到达西江的时间晚于柳氏族。西氏族到达西江的年代约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达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西”氏族到达并定居在西江以后,陆续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体。传说西江有千年以上历史。西江苗族和苗族先祖蚩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林荫记》中记录的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从蚩尤到1732年间共有284代,说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后裔。http://mmbiz.qpic.cn/mmbiz/ZRmgicWSwj32msmD1fy7ODMFvaOES5W2aPYHWUFkDZNVtJqelOH0BanRNqWsCZ0VjjskKd8YFMtS2bY8pJAGsjA/0?wx_fmt=jpeg春秋战国时期,雷山属牂牁国与且兰国之边地,战国时属大夜郎国,秦时属象郡且兰县边境,西汉时处且兰、毋敛两县之间,东汉时属毋敛县,三国属蜀国之牂牁郡辖之边地,魏晋时期属牂牁郡宾化县境,唐朝时属于罗恭县,五代至宋朝属夔州路绍庆府羁縻州,元初属“管外苗族地区”,元朝中期属湖广省播州宣慰司,明属管外苗族地区。http://mmbiz.qpic.cn/mmbiz/ZRmgicWSwj32msmD1fy7ODMFvaOES5W2auNPeFFJBuhqjPt0gZfZb4YgWZPBLjJX8VA94uKkWeryBds0kXTc0ww/0?wx_fmt=jpeg清乾隆年间,清政府为了管理苗疆,对苗族人民实行编户定籍,强行取消苗族子连父名的传统,用苗名的谐音来定汉姓,西江境内苗族的蒋、唐、侯、杨、董、宋、顾、龙、陆、李、梁、毛、陈、金、吴等姓就是由此而来。从秦汉到元、明、清初,雷公山大山区朝廷的设置虽有涉及,但郡县制、羁縻州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极弱,甚至没有直接治理,在历史上多被称为“蛮荒之地”、“生苗”、“生界”等。http://mmbiz.qpic.cn/mmbiz/ZRmgicWSwj32msmD1fy7ODMFvaOES5W2ajjM52suvA0ibWs6aNNz9cgeiaHxibpMXX8epibpZxBKrn9mWGE6ibZs9t8g/0?wx_fmt=jpeg雍正七年(1729年),贵州巡抚张广泗开辟苗疆,设“新疆六厅”,置丹江厅,下辖丹江卫和凯里卫,西江属丹江卫。乾隆三年(1738年),丹江卫设置了分土司,包括黄茅岭司、鸡讲司、乌叠司,鸡讲司就位于现西江西南附近的营上村,从此西江被列入中原政权的治理范围。1914年,丹江改厅称县,西江属其辖内。1944年,置雷山设置局,西江复归雷山管辖,改为西江镇。1945年,丹江撤县,西江改归台江县管辖。1950年,雷山设立县人民政府,西江属于第二区公所。1954年,建立雷山县苗族自治区,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属西江区,1959年,雷山、炉山、丹寨、麻江并入凯里大县,西江属于凯里县的雷山片。1961年,恢复雷山县,建丹江、西江、大塘、永乐四区、44个公社,千户苗寨当时属于西江区西江镇。1992年,撤区并乡后,千户苗寨属于西江镇管辖。http://mmbiz.qpic.cn/mmbiz/ZRmgicWSwj32msmD1fy7ODMFvaOES5W2at7OzZYCOERlhXMF1iaQUkySktkUC47e5Jq2QZ2wcwBmBxIDBzfBKSZw/0?wx_fmt=jpeg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http://mmbiz.qpic.cn/mmbiz/ZRmgicWSwj32msmD1fy7ODMFvaOES5W2astibKZNVk759MIYlVUqfCicNHuw9spnDoLaNAZ0mjEJT04D8blia7tlibQ/0?wx_fmt=jpeg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之间的语言交流仍然使用传统的苗语。也是重要的苗族之一,这也是黔东南的重要的代表之一。http://mmbiz.qpic.cn/mmbiz/ZRmgicWSwj32msmD1fy7ODMFvaOES5W2aibfap6eSY9MM6kWAvIy1Ylm6LZaJjBPcN6SlsI2PeHIVCT6vMF9ddhw/0?wx_fmt=jpeg黔东南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宣传片
动动手,为黔东南民族节日投票,为黔东南美景点赞,为黔东南美景转一个!有什么想法,可在微信右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您想每天收到这样的文章吗?点“秀美黔东南”可一键关注哦↑http://mmbiz.qpic.cn/mmbiz/ZRmgicWSwj32ldqHqLqXMsZe9q6Ww8oVtpEZ4a8LlvDT1U9ARibtRuhpyb8hicMU0M6GdsYXRteobKAppTD7LVuLw/0?http://mmbiz.qpic.cn/mmbiz/ZRmgicWSwj32ldqHqLqXMsZe9q6Ww8oVt8RNcEibpdExibA2y3wxXbNqB9icvMv5kTIcYNQ9Fjcl42ko5scuksFH5g/0?这里是秀美黔东南公众微信号:xmqdn085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美丽回答一切——西江千户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