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奇花!!!贵州麻江农民画:从乡土生活中走来的本源艺术!
2016-06-29 秀美黔东南http://mmbiz.qpic.cn/mmbiz/ziadDDQxbCJFuMz4TZ1AkJOPm18bPrX6B0r8roibPucXCyl51gfAYcMtK86S33BcoK3RONq4Om7ZEVBwukdiaGg6A/0? 辉煌六十年 秀美黔东南
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
庆祝活动 还有24天http://mmbiz.qpic.cn/mmbiz/ziadDDQxbCJFuMz4TZ1AkJOPm18bPrX6ByahjW3LgRouibLKqDWzoDCO6CUzRnLl60gtoib7UbibwLsUZKaWJicEic5A/0?
http://mmbiz.qpic.cn/mmbiz/Rl1libCWbnPllQgFaMX3riarzT08axib1o2XSIAwUiczptMmcx2HiaXic7efaiaEX9VD3ZeU3bEVh1yDpaAaLAbL4WGrw/640?wx_fmt=jpeg
▲农民画《粑鱼》
“本源艺术”受到大众青睐
还记得羊年元宵晚会那个陕西小品《卖画》吗?小品最后那句“农民画接地气,我们生活最给力!”相信引起了很多农民画画家以及农民画收藏爱好者的共鸣。 从乡野搬到荧屏,从自画自赏走向收藏市场,农民画,正逐渐走近大众的视野,它的鉴赏价值也随着大家对它认识的加深而逐渐上扬。
http://mmbiz.qpic.cn/mmbiz/Rl1libCWbnPllQgFaMX3riarzT08axib1o27qV60elnBO0QHB0XAsw6bqX5ev6h2tkkHjyV9WPnOpsl1vejGQUGIA/640?wx_fmt=jpeg
▲农民画:《比手艺》 “农民画”是民族民间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当地文化为土壤,以反映农民自身生产、生活为旨趣,以作者自己思想感情与审美理想构成其具有民族、民间风格的艺术特性。多为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等。 在有苗、侗、布依、彝等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的多民族省份贵州,有着孕育农民画的丰盈土壤,这里民间艺术极为丰富,包括了刺绣、蜡染、挑花、织绣、剪纸、银饰、陶器、漆器等等,仅苗族一个民族的服装就有103种之多。各个民族在生活中保持和流传着多彩多姿、光彩夺目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传统,当它们被巧妙地运用在绘画作品中,贵州农民画就具有了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2015年3月31日,在1991年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的麻江县,成立了麻江农民画创作基地。这一举措,犹如在当地的农民画家及一众爱好者们的心湖中投入了一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
http://mmbiz.qpic.cn/mmbiz/Rl1libCWbnPllQgFaMX3riarzT08axib1o2RISovEL89zVY4N8XKdqXaboH31JQnZUQBicJ8BmZTQeBT9rCnHJ2KCw/640?wx_fmt=jpeg
▲农民画《斗牛》
早在70年代,受古老苗族文化的熏陶,麻江县铜鼓村一带,就兴起了农民画绘画之风,在原麻江县文化馆戴聚一老师的指导下,村里的农民就开始热衷于绘画创作。 “喜欢哪样画哪样”、“怎样好看怎样画”……没有学院画派所表现出来的严谨、准确,农民画家们呈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意境。他们以现代农民的思维和本民族自身的审美理念去观察世界,成功地把本地苗族中剪纸、刺绣、蜡染、雕刻等传统民间美术、造型手法引用到现代绘画中,有机地融合了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精华而进行再创造,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艺术天地。 饱含着时代气息的农村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彰显着农民独创的绘画语言和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富含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麻江农民画以其构图朴素、想象丰富、土中见雅、拙中见美、风格鲜明等特点,再现了一幅幅苗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场景,绘就了少数民族同胞富足、和谐、快乐的幸福生活。
http://mmbiz.qpic.cn/mmbiz/Rl1libCWbnPllQgFaMX3riarzT08axib1o20MCMNjyjVeicJiaUMwDTfWQH9z1AVo6j7Z8LtFWQtkhEGkcCjnSU4MFQ/640?wx_fmt=jpeg
▲农民画《丰收》
麻江农民画或浓烈如酒,或淡雅如风,均能在多变的线条组合和强烈色块对比中得以和谐统一。以自己鲜明的民族物色和地方特色立足于世,是具有独特民族气派和独立艺术语言的本源艺术品。作品所透出的勃勃生机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沉淀,使人们充分看到了我国传统民间美术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和无限生命力,为我国民族艺术的百花园增添了一簇绚丽的奇葩。 时光荏苒,从乡野中走来的农民艺术发光发彩。麻江先后培养了70多名苗族民间绘画作者,有上万幅作品被中外游客争相购买;共有2000多件作品赴美国、法国和德国,以及国内的北京、上海等地展出;有200多件作品获国家和省州各类奖项,20多件作品先后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3件入选中国第一届艺术节展览,100多件在国内外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被专家和外国学者称为“民间奇花”、“本源艺术”。
夫妻画家:绘出五彩天地
在麻江铜鼓村,有这样一对远近闻名的农民画夫妻,丈夫赵元桥是村里的第一代农民画画家,被誉为“铜鼓农民画之父”。妻子杨文秀,擅长挑花刺绣,在丈夫的带动下,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农民画家。 第一次见到赵元桥的人,很难把他和一名“画家”的身份划上等号,普通的深灰色衣服,黑色的裤子,沾上不少泥土的鞋子,粗糙的双手上有很多干裂的小口,全身上下找不着一星半点艺术家的气息。
http://mmbiz.qpic.cn/mmbiz/Rl1libCWbnPllQgFaMX3riarzT08axib1o2CWbEDaK5G9RxPXtFfNiagJnm9YjGvXynGia2V5jdKm16ghYOaicWnqSFA/640?wx_fmt=jpeg
▲夫妻画家展示作品
就是这样一名看似貌不惊人的老人,自70年代起,在得到原麻江县文化馆戴聚一老师的指导后,心中的绘画欲望从此得到释放,走上了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画笔的“双面生活”。 “随心所欲,想画什么画什么。”赵元桥的画作题材广泛,举凡苗族风情、生活习俗、生产丰收、神话故事等都可成为他入画的题材。其作品还曾漂洋过海,到日本、美国等国家展出,并多次在全国、省、州、县(市)比赛中获奖。 他创作的《宰丧牛》中所反映的苗族丧葬习俗,甚为奇妙。这一画作,场面宏大,构图饱满,形象生动,曾获“中国首届风俗画佳作奖”,并为西安市的中国长安民俗博物馆所收藏。他创作的农民画《斗牛》人物众多、栩栩如生,斗牛雄壮、动感十足,色彩鲜丽、美观大方,布局精巧、格调和谐、场面壮观宏大,展现了苗乡斗牛的精彩场面,反映了苗族群众敢于拼搏、勇于奋斗的精神风貌,是一副有着鲜明民族特色和民间文化积淀的精品力作,被收入了小学美术课本。 “从小我们苗族姑娘就学习挑花刺绣,对色彩的搭配、整体的构图都很娴熟。”妻子杨文秀感慨地说,把画布当绣布,把画笔当绣花针,把颜料当花线,自己进入“角色”很快。
http://mmbiz.qpic.cn/mmbiz/Rl1libCWbnPllQgFaMX3riarzT08axib1o2BVox5zWs1fwbKxNkD1Xr8KWo2FI7c3JPib9Np834zKCtsdOjGjg4pqQ/640?wx_fmt=jpeg
▲创作中
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夫妻俩经常在一起切磋,然后把平日生活里见到的场景变成画作,创作了《斗牛》、《香炉山》、《比手艺》、《主人回家》等一系列笔法细腻却充满了想象力的作品。 “下地的时候,我俩一边干活儿,一边讨论这个题材应该怎么表现,我们互相提建议,说着说着,灵感就来了。”杨文秀说,她以凯里香炉山为创作背景,以苗族刺绣颜色为创作颜料的作品《香炉山》,在日本美术大展中广受好评,被日本岸和田市文化会馆选作明信片图案发行。
http://mmbiz.qpic.cn/mmbiz/Rl1libCWbnPllQgFaMX3riarzT08axib1o2qEicO43uTVIOReicZpOGSvIKtk6XW0yicF46ljz4TyRA4fciak7lHbMpPQ/640?wx_fmt=jpeg
▲麻江乌羊麻苗寨的农民画文化长廊
“画画,是爱好,更是生活的一部分。”赵元桥说,一直以来,找他们夫妻俩要画的人很多,但他们并没有把这当成谋生的手段,依然该干活时干活,该画画时画画,这样的生活状态或许正是他们的创作灵感源源不绝的关键所在。 “以后画的画自己也要收藏起来,办个麻江农民画展览,让大家看看我们农民画的艺术魅力。”赵元桥说自己现在除了教画画外,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既是藏品又是传递文化的名片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农民画,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惊叹的不只是那夸张的表现形式、姹紫嫣红的色彩以及大胆的构图,更有整幅画所呈现出来的那种喜悦、乐观、积极向上的感人情怀。
http://mmbiz.qpic.cn/mmbiz/Rl1libCWbnPllQgFaMX3riarzT08axib1o2BBG6a9MNB2tGic4ctctynfwj5z81cvVJxG7vINZpKh3jFPibMGIUgBkA/640?wx_fmt=jpeg
▲民族少女
在农民画画家的眼里,大山可以是一道道彩色的织锦,树干可以是一条条美丽的花带,河里的鱼可以游上天空,天上的云朵可以缝制衣裳。他们的画作无拘无束,绘画题材信手拈来,喂鸡、喂猪、跳芦笙、打米粑、回家、抓鱼、过节等,生活中的任何人、物、事都可以是他们作画的主题,透过画纸,农村乡野生活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在麻江,经过了三十多个春夏秋冬,麻江农民画以其鲜明突出的艺术特色,大胆独特的艺术构图,粗犷豪放的地域风格,时尚别致的创作手法,闯出了一条“以民族传统、民俗风情为养分,以自身生活为源泉”的创作之路,逐渐挤进了中国和世界艺术之林,有的作者已成为农民画专业户,在民间美术市场上闯出了路子。他们的绘画作品漂洋过海到日本、美国以及德国展出。部分作者几次被邀请到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和现场作画,其中有些作品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有的编入了大型画册《中国现代民间绘画选粹》。 因为有了这些一手拿锄头一手握画笔的农民画家对本土民族生态文化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才有了这些寄托了农民美好心愿,再现了鲜活乡野的农民画。近来,农民画商业价值越来越被人认可,一幅好的农民画从过去的两三百元已上升至几千元,吸引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的绘画收藏爱好者纷至沓来。
http://mmbiz.qpic.cn/mmbiz/Rl1libCWbnPllQgFaMX3riarzT08axib1o2hZbz9xbeKF5q8PODPoXsCPrzptwyYNjYv0ibVyOQS1ZD6EJeGe5S2Dg/640?wx_fmt=jpeg
▲跳芦笙
“在画里,你能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多姿多彩,感受到作者质朴、大胆、夸张和烂漫的情感。可以说,农民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有专家指出,不管从历史文化、艺术审美,还是社会价值的角度来看,农民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有望成为大山的又一张闪亮亮的“文化名片”。 “把农民画培育成为麻江的一张有形的文化名片。”麻江县委书记王镇义说,农民画是麻江的一笔文化财富,麻江农民画应集群发展,提升艺术品位,打造体现民俗风情、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麻江文化品牌。(陈丹)
来源:贵州日报,作者:陈丹
黔东南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宣传片
动动手,为黔东南民族节日投票,为黔东南美景点赞,为黔东南美景转一个!有什么想法,可在微信右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您想每天收到这样的文章吗?点“秀美黔东南”可一键关注哦↑http://mmbiz.qpic.cn/mmbiz/ZRmgicWSwj32ldqHqLqXMsZe9q6Ww8oVtpEZ4a8LlvDT1U9ARibtRuhpyb8hicMU0M6GdsYXRteobKAppTD7LVuLw/0?http://mmbiz.qpic.cn/mmbiz/ZRmgicWSwj32ldqHqLqXMsZe9q6Ww8oVt8RNcEibpdExibA2y3wxXbNqB9icvMv5kTIcYNQ9Fjcl42ko5scuksFH5g/0?这里是秀美黔东南公众微信号:xmqdn085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