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发表于 2016-8-12 14:21

黔东南,底色犹存的家园——黄岗侗寨,站在岁月边缘



https://mmbiz.qlogo.cn/mmbiz/g6U1Pmy5HPpib0xjINLbHOA59LkGYOEIRWU9bTgqd9MVw1Qr21ibO6ia0KXUKaxtGKZVAINLB7WpZe3TTciaWMMF7w/640?wx_fmt=png黄岗,是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侗寨。在这里,还可以窥见古老的侗族生活传统。黄岗人一直站在岁月的边缘,追随祖先的足迹,小心地遵循着这个族群和大地的生存法则。

https://mmbiz.qlogo.cn/mmbiz/g6U1Pmy5HPqRMDvDqXp8iaoe6icBB6PZib0Gqh4ic3TaVL236hEMib45wDTQ6zoJibeibPUCyHoA30bYeUFGantortn5A/640?wx_fmt=jpeg群山环绕中的生活

  2009年春天,阴雨持续了半个月。我第一次去黄岗侗寨,柏油公路在从江和黎平交界的山头消失,再往前走是一片泥泞的土路。艰难地走了一个小时,转角处出现一座典型的侗族歇山式吊脚寨门,寨门前,孩子们正玩着泥巴。https://mmbiz.qlogo.cn/mmbiz/g6U1Pmy5HPqRMDvDqXp8iaoe6icBB6PZib0ICQDCIuuSRIKgUaicJFkl1Ren2cRDZd4PYJicibZeVp6UbdCYfd7zjmsQ/640?wx_fmt=jpeg
  黄岗侗寨坐落在群山环绕下的小坝子里。坝子,高山环绕的一小块平地,是云贵高原很常见的地貌。侗族人最理想的生活,就是将心安在这样的坝子里,溪流环绕,阡陌人家。这个三百多户的寨子中竟然有5座鼓楼,每一座鼓楼中都挂有一个用毛笔字写着二十四节气的木板,此外还有两条龙,头在门口,尾藏在木柱中。  黄岗坝子散落着无数的池塘,布满浮萍,绿油油一片。浮萍是黄岗的外来物种,繁殖力极强。田野考察者担心这种生物会侵蚀黄岗本身的生态,但当地人并没有这个顾虑,他们黄昏时打捞浮萍,大锅熬煮,当作家猪的重要食物。每个池塘都有一个露天厕所:以4个树干作支撑,围着30公分高的木板。它们要消化掉全村人的有机肥料。浮萍下面,肥硕的鱼群等待着原生态厕所里的任何一次响动,那是它们的盛宴。这种鱼,就是让旅行者津津乐道的便便鱼。  https://mmbiz.qlogo.cn/mmbiz/g6U1Pmy5HPoDiaWQyDYK8o6HUU54t9tdDEYoB9bXRmGiaNF8mHHKMHznQWU3nTW741BxMEulql8NAwsMiapStVUyw/640?wx_fmt=jpeg
  这个奇特的池塘生态圈是黄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的食物在水底,猪的食物在水面,鱼的食物在水上。但因为文明的到来,这些“日常”开始发生变化。最先消失的是路边的一个大池塘,政府准备重新开辟一条敞亮的马路来改变黄岗落后的交通状况。动工时,推土机轰鸣,路边卫生室的长板凳上坐着一群黄岗老人,看着塘基被摧毁,推土机掩盖了最后一叶浮萍。


https://mmbiz.qlogo.cn/mmbiz/g6U1Pmy5HPqRMDvDqXp8iaoe6icBB6PZib0Gqh4ic3TaVL236hEMib45wDTQ6zoJibeibPUCyHoA30bYeUFGantortn5A/640?wx_fmt=jpeg天和人的对话

  农历六月十四,属于黄岗的一个大日子即将到来。和以往不一样的是,路上能看到旅行者的身影。寨门旁边的小溪围着很多人,正在分解宰杀好的水牛。明天就是黄岗最隆重的节日——喊天节。  喊天节是黄岗独有的节日,又叫祭天节、求雨节,侗语称“谢萨向”,意思是祭雷婆,如果不祭祀她,恐怕她会发怒不降雨,丰收就无望。吴姓是黄岗的绝对大姓,作为这一带的大寨,黄岗很久以前就有“优秀人才引进计划”,愿意接纳那些流落他乡的优秀木匠、医生、掌握农时的“活路头”等等能人异士,给他们田地,让他们在这里定居,但唯独掌握人神对话权力的“鬼师”,必须由吴家人担任。https://mmbiz.qlogo.cn/mmbiz/g6U1Pmy5HPqRMDvDqXp8iaoe6icBB6PZib0Pd4ib3IPq4JnhXJNviaLAXpB2NIvtgwchbdQ2Ln64gIE72OtLYE3fLAA/640?wx_fmt=jpeg
  人类学家将喊天节归类为巫术,J.G.弗雷泽教授在《金枝》里详细分析了全球的各种巫术,喊天节属于他定义的“模拟巫术”——天和人的对话,是模拟人和人的对话。但黄岗人不会这么想,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严肃而虔诚的仪式。  节日当天,黄岗人早早醒来,穿上盛装。鬼师起得更早,他需要独自完成一个仪式:祭萨。“萨”在侗语中是“祖母”的意思,“萨岁”这个老祖母,是侗族的保护神,鬼师要通过仪式告诉萨岁,今天开始求雨了。https://mmbiz.qlogo.cn/mmbiz/g6U1Pmy5HPqRMDvDqXp8iaoe6icBB6PZib0Ov5OL8NJe3NbuL5DGKW6679Afv8PUutZMmS0f71Adgric4Zm4RaadJg/640?wx_fmt=jpeg
  村子中间有一块平整的晒谷场,矗立着一个年岁久远的木质梯台——喊天台。祭萨仪式结束后,全寨男女老少跟在鬼师身后走进晒谷场,以喊天台为中心围成一个个圈,吹芦笙、跳踩堂舞、唱侗族大歌,这可是数百人合唱的大歌,领唱的是几名老人,全都一脸沧桑,与大歌磅礴的气势和深厚的岁月感一脉相承。  各种声音骤停,鬼师在喊天台下向天神敬酒,一串繁琐的仪式后,鬼师站在喊天台顶部,用清脆的侗语和天神对话:今天祈你风行降雨、风舞山林、雨注入溪、江河涨水、沟渠水满、放一场神雨……天神似乎真的心领神会,我在黄岗过了三个喊天节,天神最吝啬的一次,也下了几滴黄豆般大小的雨点。  人神对话结束后,人群并没有散去,继续唱起侗族大歌,整个寨子都弥漫着歌声。https://mmbiz.qlogo.cn/mmbiz/g6U1Pmy5HPqRMDvDqXp8iaoe6icBB6PZib0W6CyhQ2u56ADzM639on2wcRbhIHfiaibGDo2dUXzEhfyZ39fYfb9BKgA/640?wx_fmt=jpeg
  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开始知道黄岗喊天节。瑞典人阿斌,是最早进入黄岗的外国人之一。21世纪初,黄岗人还在好奇地打量这个金发碧眼的欧洲来客,几年下来,他已经成了黄岗人民的老朋友。喊天节时,黄岗人会以侗族的最高礼遇,用轿子将这个给了黄岗不少帮助的外国人抬进寨子,当地人称“抬官人”。


https://mmbiz.qlogo.cn/mmbiz/g6U1Pmy5HPqRMDvDqXp8iaoe6icBB6PZib0Gqh4ic3TaVL236hEMib45wDTQ6zoJibeibPUCyHoA30bYeUFGantortn5A/640?wx_fmt=jpeg水田里的酒歌

  黄岗的酒并不是美酒,这种家庭作坊生产出来的低度白酒,发酵并不算上乘,酒糟在过度接触氧气后带着一阵酸味。然而三巡过后,酒的质量开始变得不重要,何况还有酒歌,那是一道无与伦比的下酒菜。https://mmbiz.qlogo.cn/mmbiz/g6U1Pmy5HPqRMDvDqXp8iaoe6icBB6PZib0o1TDqod7vc4SRlgujj2yLEiaHKUcAsIv1JFJBRGV98xiaQ178p3zgnzg/640?wx_fmt=jpeg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村寨多有酒歌,有的激昂,有的柔情,但多数是单声部曲调,只有黄岗有独特的多声部酒歌:男人唱高音,激情而雄壮;女人唱高音,婉约而深情;众人和音,悠远而绵长。初到黄岗的旅行者,会在歌声中放下因为神秘感而产生的拘束,端起酒杯。酒杯一端,便只有在所有人都倒下的时候才会放下,歌声也要到这时才会停止。  2013年,我第17次来到黄岗。那晚唱了很多歌,喝了很多酒,诉了很多衷肠。黄岗人举起酒杯唱道:  我们踩过溪边的石头/涟漪还没散去/我们踩过草地/青草还没挺起/我们握过双手/余温还没消散/我们上山打柴/我们能捆住这束柴/但终究却捆不住你的心。  但我明明记得,我第一次来黄岗的时候,他们是这样唱的:  朋友呀/看这杯中酒/这杯中清酒/如半夜闪亮的露珠/这闪亮的露珠/如我对你的心/朋友别走/喝了这杯酒。  https://mmbiz.qlogo.cn/mmbiz/g6U1Pmy5HPqRMDvDqXp8iaoe6icBB6PZib0hsVksSzWcE8wpHT5cCYHcGaxFQicJ7auGQ0BKNpurrfTzM73qbzy4qQ/640?wx_fmt=jpeg
  酒歌的真正主场并不在家里,而是在稻米成熟季节的田间。黄岗坝子里的水田不足以供养全村人,主要的田地在更远处的山边,早出晚归,是黄岗的惯常的生活节奏。每年秋收,黄岗人都会带上煮熟的糯米和酒上山,辛勤的劳作后,是肆意的狂欢。糯米稻成熟的季节,也是水田里鲤鱼成熟的季节,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将鲤鱼用禾草烤熟,以山间的香草、舂碎的辣椒面和食盐为调料,鱼肉鲜香,带着草地的芬芳,是当仁不让的黄岗头牌美味。酒这个时候并不是最佳主角,它敌不过的,是青春。年轻的黄岗人尝试用这种方式去获得爱情,觥筹交错间,一首酒歌总会被唱起:哥哥呀哥哥/我不知道你是我的哥哥/还是别人的哥哥/如果你是别人的哥哥/请喝掉这杯酒/如果你是我的哥哥/就一直这样牵着手。 https://mmbiz.qlogo.cn/mmbiz/g6U1Pmy5HPqRMDvDqXp8iaoe6icBB6PZib0QnB7bz4Oc9sf8RjaIx1OJdF2P2UsvamWIsvVabPrjRdwEbAYOmAMNw/640?wx_fmt=jpeg  他们就这样手握着手,一首歌一首歌地唱,直到月上东山,田野才重归宁静。过去,黄岗人不外嫁,他们的交友平台便是这片田野。这片田野造就了黄岗人的一切,歌、酒、粮食和爱情。https://mmbiz.qlogo.cn/mmbiz/g6U1Pmy5HPqRMDvDqXp8iaoe6icBB6PZib0RDxUYEVlCosQbmM602ke87eqV8FCW1q6Qugnx16uDWsDbqt6GFTszw/640?wx_fmt=png(来源:中国国家旅游杂志,图片源于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黔东南,底色犹存的家园——黄岗侗寨,站在岁月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