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发表于 2016-8-20 11:55

黔东南又一批神秘的村寨浮出水面



文斗村百年环保第一村https://mmbiz.qlogo.cn/mmbiz/sibVa6uVb61ibyic9m2iccGjj9MM4tP3zrS4YaaSMOgUXibaHWstLhdOM7xcrp4a8wjfuo8vIAicJarrsorUibqxwM1TA/640?wx_fmt=jpeg
    被誉为“百年环保第一村”的文斗村位于锦屏县西南部,距县城30公里,距三板溪水电站坝址8公里,坐落在海拔600--800米的半山腰中,前有宽阔的湖面,左右分别有风光旖旎、清澈见底的乌榜溪、乌斗溪环绕。全寨300多户,2000多人,苗族人口占98%,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整个村寨被600多棵参天古树环抱,300多幢清一色的木质吊脚楼掩映在翠竹和灌木丛中。环境十分优雅。2009年以来分别入选了“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历史渊源:    明朝永乐初年(1403年),锦屏的优质杉木被用作“皇木”走出深山,文斗地名“皇木坳”即是当时输送“皇木”的例证。继皇商之后,民商接踵而至,以锦屏为中心的清水江流域地区木材贸易兴起。明代中期,锦屏文斗等沿河百姓即已掌握了山田互补、林粮间作的生产方式。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文斗的林业已是空前繁荣,形成了一种较成熟的林业生产关系的群落。https://mmbiz.qlogo.cn/mmbiz/sibVa6uVb61ibyic9m2iccGjj9MM4tP3zrS479rIsYWtdWT0l5QKsn2hib0ia4M9SSRTj0648ib9ribzliaZmQOyI4pq85Q/640?wx_fmt=jpeg
    清康熙时,文斗上寨被划归龙里蛮夷长官司,而文斗下寨则归附镇远府天柱县;雍正五年(1727年),文斗下寨属天柱县,文斗上寨隶开泰县龙里长官司;民国三年(1914年),文斗下寨亦划归锦屏;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在瑶光的第五团防总局是改为第五区,下辖文斗为乡;1957年1月,撤区建制实行划片管理,文斗并入河口建立河口基层党委会;1961年8月,文斗管理区改为文斗人民公社;1968年11月,扩大公社规模,文斗并入河口公社建镇;1984年2月,文斗人民公社改为文斗乡人民政府;1992年2月,县调整行政区划,撤区并乡,文斗并入河口乡。https://mmbiz.qlogo.cn/mmbiz/sibVa6uVb61ibyic9m2iccGjj9MM4tP3zrS47MVgNxO66JfYickKib1sdKiatg8Bqjic7bQ9WD5AAZhegXfOMN23FCbzsA/640?wx_fmt=jpeghttps://mmbiz.qlogo.cn/mmbiz/sibVa6uVb61ibyic9m2iccGjj9MM4tP3zrS4iaTN44VOYHdqibgqncn1UGCcrK85aziaw8lGuZiabgj2lcP2ibnVLiakzjtA/640?wx_fmt=jpeg

文化特征:https://mmbiz.qlogo.cn/mmbiz/sibVa6uVb61ibyic9m2iccGjj9MM4tP3zrS4ccJz5aeoZBn3ALajAuNSnxhEXABpIZJpse4ibceDTJ5VjiaaqOXucXNg/640?wx_fmt=jpeg
    文斗自古以来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主要分为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包括民居建筑物,古建筑物,如四合院、风雨桥、凉亭、魁星塘,石景包括石路、石桥、石碑、石井、石缸、石鼓、石墙、石坎等。非物质文化包括石碑石刻及契约文化,吹唢呐,酒令歌、陪亲婆、苗语、尝新节、“四十八苗寨歌会”接龙、姊妹歌、民间刺绣图案、民族契约、河边腔等。https://mmbiz.qlogo.cn/mmbiz/sibVa6uVb61ibyic9m2iccGjj9MM4tP3zrS4e6KwVpxR10xiaicU6QaXZkryRLxS79XvmnEbPswcyhpI2jQecH1cBqmw/640?wx_fmt=jpeg
  文斗寨内95%的农户家中都还珍藏着清代林业契约文书,有3万多件,这些历史文书分林地买卖、佃山造林、青山买卖、林业分配、山林管护、山林纠纷调处、山林登记、乡规民约等,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是我国乃至世界现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林业契约文书,是我国继故宫博物院和安徽徽州契约后的第三大历史文书,填补了契约史料中地区性、民族性和中国经济史上林业契约的空白。文斗苗寨还有引起专家关注的被称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代婚姻法”的婚俗改革古碑等。https://mmbiz.qlogo.cn/mmbiz/sibVa6uVb61ibyic9m2iccGjj9MM4tP3zrS4yBHZu9OF5EmzKbHqGIgeLvFNl1nOfcfOKaI742KYA7Nagicg36lPj5w/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logo.cn/mmbiz/sibVa6uVb61ibyic9m2iccGjj9MM4tP3zrS4licRe6ebyqgW4rKxv5pvQf0jzsOybsmnK0kChBfH8Zr2Sm5Gg3cicTMQ/640?wx_fmt=jpeg



瑶白古老侗寨
https://mmbiz.qlogo.cn/mmbiz/sibVa6uVb61ibDHLHuyXchribKjIXG2G536G0iciaUWHwAF10Jm1vY5EGoI14Tc6jdNUSDh71nzwps2nBdgx4kkOaQw/640?wx_fmt=jpeg寨门迎宾  瑶白是九寨侗族社区中一个富于传奇而又蕴涵多元文化的古老侗寨,属彦洞乡,距锦屏县城38公里。瑶白坐落半山腰间,地势雄奇,山脉磅礴,古树成荫,是锦屏县古树蓄积量最大的传统民族村寨,近千株古树把340多户人家团团围住。村子周围有“采芹朝霞”、“引琼古屯”、“雄溪瀑涨”、“鲤鱼上滩”、“牛鼻含潭”等八景点缀,山光水色,美不胜收。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https://mmbiz.qlogo.cn/mmbiz/sibVa6uVb61ibDHLHuyXchribKjIXG2G5364at2QUrzuBqjgaGibLIE4J453q107mTHia9NZoqLbEdOHE3ufM8ZDibvw/640?wx_fmt=jpeg长桌摆古  瑶白摆古是由宗族文化和姓氏文化的互动交流而产生的。在瑶白,摆古不只是讲故事,节日、婚嫁都要摆古。摆古的主要内容是追述各姓氏祖先的迁徙历史,把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为人类造福的功绩,历代帝王的功过,特别是本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村规民约、婚嫁等侗家人关心的事及人文景观说唱出来,劝勉人们遵纪守法,发扬民族传统美德,它含有祈福迎祥、喜庆,加强民族、姓氏、宗支之间团结等诸多意义。https://mmbiz.qlogo.cn/mmbiz/sibVa6uVb61ibDHLHuyXchribKjIXG2G536HWicAwHkr9Ts3Yzl5jiaekJ40FeQrD8GgrSrONibicA61PsEKC1OoIicZVw/640?wx_fmt=jpeg
喜庆丰收  摆古活动一般进行三天,在每年六月初六开始,一般一年一小摆,三年一大摆,它是一种反映九寨侗乡民族迁徙历史的口头文学,是九寨北侗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它以姓氏、宗支文化交流为出发点,融歌、舞、戏、演说等表演艺术于一体,具有“载道”、议事、表演的功能,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绝无仅有。https://mmbiz.qlogo.cn/mmbiz/sibVa6uVb61ibDHLHuyXchribKjIXG2G536fsricX3HlmmBkaWe1FABN7gicibKt3RBpTp1m76ASGBmVDliaTaLdNhuQA/640?wx_fmt=jpeg
瑶白斗牛(来源:杉木锦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黔东南又一批神秘的村寨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