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发表于 2016-9-30 12:05

凯里苗族斗牛文化透视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Squia2JS9NEicFEqlEYymZLhzRdXw5kfiauHXTsxJwhnCQiadX415ffBicrwicEC39ibJAyayYTRESVnBzRgaIQ29icclg/0?  牛,作为人类的忠实朋友,是每个农村家庭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为了主人的丰收,牛终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辛勤耕作。主人每天割草,精心喂养。夏天牵牛下河洗澡,冬天稻草垫圈御寒,关怀备至。逢年过节,则盛糯米、酒、肉等美味佳肴犒劳爱牛,致谢其一年的辛苦劳作,并期望来年能给全家带来更好的收成。在农闲或民族节日,斗牛又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它增添了节日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欢乐。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Squia2JS9NEicFEqlEYymZLhzRdXw5kfiauSgwKWe60n17zlXVgMDGbspSlVfFH6iaFSdCiaFwgR2lGCZHjJO6jgMvg/0?
斗牛精彩瞬间(杨娟 摄)
  凯里的斗牛习俗及斗牛文化源远流长,是苗族儿女牛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一种文化活动。“牛首人身”的蚩尤是苗族的祖先,水牛是苗族的图腾之一,故苗族人民爱牛,敬牛,崇拜牛。民族节日中的苗族盛装少女,皆头戴牛角银饰,就是苗族牛图腾崇拜的最直接体现。牯脏节(鼓藏节)等重大节日,要杀牛祭祖,把牛头骨、牛角悬挂于神龛上、大门上方或房梁上,常年祭拜以祈求家庭和睦,兴旺发达。古代中原的“抵角戏”(又称“蚩尤戏”),舞者头戴牛角相抵,以纪念“牛首人身”的蚩尤。“抵角戏”便是蚩尤部落斗牛活动的生动摹写。至今舟溪青杠、青曼的“祭尤节”(祭祀蚩尤的节日),其主要活动就是斗牛。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Squia2JS9NEicFEqlEYymZLhzRdXw5kfiauXbMPgoQAicayVFKs7YiaiaGJLfmfJGnwE8xXOEXvvNuwB0EFjVrmy0icPw/0?斗牛场景(向泽忠摄)
  凯里市各个少数民族村寨,人人喜爱斗牛,民间斗牛习俗历史悠久,家家户户都以喂养有一头膘肥体壮能善斗的公牛而自豪。同时,喂有斗牛的家庭也表示家庭兴旺发达、有财富与地位的象征。斗牛比赛自然是各种民族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是传承千年的民族习俗与民族文化。
凯里斗牛事业发展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Squia2JS9NEicFEqlEYymZLhzRdXw5kfiauHXTsxJwhnCQiadX415ffBicrwicEC39ibJAyayYTRESVnBzRgaIQ29icclg/0?最原始的斗牛  是在田间地头,山野间进行的。寨子里、寨子间,凡有年龄相当,个头相近的牛,牛主们可以相互邀约,将牛牵到田间地头或山野间的空地上对斗。这种对斗不以输赢为目的,只为娱乐。早期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Squia2JS9NEicFEqlEYymZLhzRdXw5kfiauHXTsxJwhnCQiadX415ffBicrwicEC39ibJAyayYTRESVnBzRgaIQ29icclg/0?  苗年、吃新节、闹冲节、爬坡节、翻鼓节、牯脏节(鼓藏节)等节日活动中均开展斗牛活动。来自各方的牛主们,或自己、或在他人撮合下,临时配对打斗。牛打斗累了,人们就用绳索套住牛脚拉开,不计名次,不分胜负,娱乐了群众,又增添了节日快乐的气氛。期间主要是雄性水牛的打斗,也有雄性黄牛的对斗。但相比之下,水牛打斗更为刺激、更为精彩、激烈,故更受群众的喜爱。后来牵黄牛对斗的也就逐渐减少了。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Squia2JS9NEicFEqlEYymZLhzRdXw5kfiauHXTsxJwhnCQiadX415ffBicrwicEC39ibJAyayYTRESVnBzRgaIQ29icclg/0?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  在比赛中获胜的斗牛,牛主都会得到活动组织者奖励的镰刀一把,旨在鼓励主人多割草喂牛,使牛长得更膘肥,来年再战。抑或奖励钉耙、犁铧、箩筐等生产工具。改革开放后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Squia2JS9NEicFEqlEYymZLhzRdXw5kfiauHXTsxJwhnCQiadX415ffBicrwicEC39ibJAyayYTRESVnBzRgaIQ29icclg/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民族节日活动逐渐恢复,斗牛场地逐年增多,斗牛比赛规模不断扩大。开始采取淘汰制进行比赛,直至决出名次。每当斗牛比赛举行,来自四邻八乡,方圆百里的男女老少,成千上万,把斗牛场围得水泄不通。每当精彩场面出现,掌声雷动,惊叹声、助威声、叫好声、欢呼声响彻山谷。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Squia2JS9NEicFEqlEYymZLhzRdXw5kfiau9wasNj3UKqXDLxvQQJ6qkg3xfVcf18EAeibA05xpcEicO3UoibDYnymEA/0?
精彩的斗牛现场  为使全市斗牛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在凯里市民宗局的领导下,凯里市斗牛协会于1984年正式成立,并开始在政府举办的各种大型节庆活动中组织斗牛比赛,并引导、指导各地的斗牛活动。原棉纺厂斗牛场(原翁牙斗牛场),常年于春节和七月半吃新节期间举办民间斗牛活动。市斗牛协会成立后,全市各种节庆斗牛大赛均由市斗牛协会组织在此举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此处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斗牛活动场,斗牛比赛盛况空前。也从此时起,在较大场合的斗牛比赛中,主办方逐渐由以前奖励获奖者生产工具的形式,改为颁发锦旗和奖金。
凯里斗牛协会助斗牛文化发展
  凯里市斗牛协会先后到北京、上海、广州、长沙、重庆、昆明、贵阳、海南、福建、湖南凤凰等地举行斗牛表演赛。凯里民间斗牛团体先后到天津、辽宁、长春、吉林、福建、漳州、南昌、上饶、遵义等地举行斗牛表演赛。他们极力把凯里斗牛推向全国,提高了凯里和黔东南的知名度,也为后来“东方斗牛”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基础。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喂养斗牛的人不断增多,斗牛水平也不断提高,市斗牛协会和各乡村斗牛协会在比赛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斗牛比赛行为规则。此间,凯里斗牛声名鹊起,逐渐形成了“东方斗牛”文化品牌,每次大赛都吸引来自全省各地、全国各地甚至不少国际友人前来观看。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Squia2JS9NEicFEqlEYymZLhzRdXw5kfiauTC6jaOsck805LKkVic9vpuAElMMzKR0xicC8UicNpLZpsRnGjEef6CwQw/0?
  据不完全统计,凯里市有大小斗牛场地130余处,其中设施比较齐全的有小开、白午、碧波、九寨、大中等斗牛场,有一般安全设施的斗牛场有30余个。更多村寨的斗牛活动则是在一些山谷盆地、河边沙滩或田地里举行。与商业性质的牛王争霸赛相比,民族节日里各地举行的斗牛比赛则更多更频繁,虽奖金相对较低,但十里八乡男女老幼均能参与活动,苗乡山野间密密麻麻,人山人海。每年正月十八至二十舟溪甘囊香芦笙节的斗牛大赛,嘎醉河河畔人潮涌动,水泄不通。
凯里斗牛比赛
  随着斗牛活动的频繁开展,斗牛比赛逐步规范,逐渐形成了一套《斗牛比赛规则》,根据牛的品种、年龄、胸围等分设几个组别进行比赛。比赛除了设置名次奖以外,还设有“勇猛直碰”奖和“东方神抠”奖,以奖励脱手大碰和抠功了得的斗牛。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斗牛赛事的增多,以及斗牛奖金的不断提高,饲养斗牛的队伍也随之不断壮大。除了传统斗牛世家,更产生了不少斗牛专业户,兴建了一些斗牛养殖场,各地新增了许多喂养斗牛的新秀。基于参与人数众多,人员结构多样,近年来,许多企业、商家纷纷赞助或冠名各地的斗牛大赛,借机广告效应明显。每场斗牛比赛,均吸引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的观众。几十甚至上百个狗肉摊和其他饮食摊,以及各种流动商贩,生意火爆。每场斗牛赛事结束后,市场上的斗牛光碟供不应求。斗牛活动已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斗牛文化已逐渐形成了一项文化产业,大大推动了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Squia2JS9NEicFEqlEYymZLhzRdXw5kfiauzEq2wRu1NJakiaxicIG8vJxluDgwFC8l7hQnY27ahdpVvkUFrjG2VyeQ/0?斗牛精彩瞬间(杨娟 摄)
  无论是传统民族节日的斗牛比赛,还是商业性质的各类牛王争霸赛,凡获奖牛王,身披锦旗,在牛迷们的前呼后拥下,耀武扬威,凯旋而归。牛主则春风满面,喜笑颜开,充满自豪。寨中男女老幼及亲朋好友皆前来庆贺,鞭炮轰鸣。牛主则酒肉宴请,大家在欢快喜庆的氛围中回味着比赛的精彩场景,大吹神侃养牛趣事,交流养牛经验,猜拳行令,一醉方休。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Squia2JS9NEicFEqlEYymZLhzRdXw5kfiauXXBqroHibibWibjoRQ8icMCkDbKhKsdYFGTtFwCntYBGpJGgrntfW68AAA/0?
  敬重斗牛,不仅因为它是人类忠诚的朋友,辛勤劳作,为主人带来无数的荣誉,给群众带来无限的欢乐,更重要的是,斗牛勇往直前、英勇无畏、迎难而上、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在永远激励着人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凯里苗族斗牛文化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