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巴西之美
巴西一词出自繁衍于巴西海岸的巴西红木,而巴西精神就如这红木意象一样,既带有红木如炭火一样红的激情,又带有纯天然的宁静与生机。作为足球王国和咖啡王国,巴西由内而外散发着它迷人的魅力,每届世界杯的精彩亮相,让人们对这一南美洲国家更增添了些许崇尚和膜拜。而电影镜头里的巴西之美,散落在影片中,更让人们从点滴风景中接触到宁静与激情并存的神秘地域。《速度与激情5》:
在巴西,有句谚语:“上帝用7天创造了世界,用第8天创造了里约热里卢。”这个花费了上帝整整一天时间创造的城市当然精彩。基督像坐落于里约热内卢国家森林公园中高710米的耶稣山顶之上,面向大西洋,张开双臂,表情庄严肃穆。《速度与激情5》在完成激情速度重逢的第五场里,将任务地点换到了巴西繁华都市里约热内卢,当镜头切换到巨大的基督像、并对里约热内卢这座城市充满了色彩质感的平飞式扫描,无论是桥上还是赛车场,不论是公路铁道还是贫民窟上,《速度与激情5》给里约热内卢带来更蓬勃的激情和生命力,在基督像更为大气的气场背景下,恢弘一场速度与激情的精彩角逐。
《2012》:
如果说《速度与激情5》中的基督像代表威严,那么《2012》里的基督像则代表更为震撼的毁灭。灾难大片《2012》用1400个特效镜头“毁灭世界”,极尽震撼之能事,由此突出的国家利益、典型取景则成为了全影片的重要抓手。而作为经典剧照的基督像在末日坍塌的场景成为最经典再现。这也给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增添了更震撼的影响力。而如今游客可以选择坐车从盘山公路或乘登山轨道电车上山游览,到达终点后辗转四座电动扶梯就来到了耶稣像的脚下。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方能感受基督像更独特的魅力吧!
《上帝之城》:
2002年的电影《上帝之城》以犯罪和惊悚的镜头展现了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这里是“上帝之城”,以主人公阿炮的眼光去见证贫民窟残暴、野心、贪婪的一面,镜头中的人性贪婪、掠夺中的混乱生活、黑帮利益的争斗不休给这座“上帝之城”带来邪恶与黑暗。而由此取景的里约贫民窟又增添了其更为野性和厚重的笔墨,里约贫民窟如今是诸多MV和电影不可多得的取景地,带着同样艺术的光环。
《里约大冒险》:
虽然大家都在调侃这次的奥运堪比里约大冒险,然而电影《里约大冒险》却是一部形式灵动、氛围欢快的动画作品。电影趣味性地介绍了美国到里约的绝妙景色,展现了布鲁一段充满异域风情的冒险之旅。除了耶稣像和狂欢节,布鲁一家走进亚马逊雨林,冒险才真正开始,这片浩瀚无际的原始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整部电影以灵动的色彩再现了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自然圣境,极其大胆鲜艳的色彩、众所周知的巴西桑巴狂欢音乐,从视觉到听觉都给观众非常愉悦的盛宴级体验。
《人造天堂》:
如果说《里约大冒险》展现了童话般热情奔放的热带雨林景色,那么2012年上映的巴西电影《人造天堂》则展现了更趋向于人性奔放热情的另类“天堂”。这部电影集合了后摇、迷幻、电音、毒品、香艳美女、拉美帅哥等重口味意象,其间很多在阿姆斯特丹拍摄的片段,也有巴西热带雨林的海滩。有这样迷人海滩的映衬,在此发生的愉悦和性爱显得更加奔放,带观众进入热情桑巴的世界。不过,除了这表现这美丽的背景,这部电影深层次是巴西人关于毒品、亲情、爱与迷失的自我对话和解读。
所以还有哪些巴西电影值得一看呢~
《再见巴西》
《再见巴西》描述了一个吉普赛歌手长途跋涉参加一场演出的喜剧故事。这部电影全方位的展现了巴西的美景和巴西人疯狂的热情活力,也让导演在1980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提名。
《巴西之声》
《巴西之声》是一部讲述巴西音乐的纪录片,导演米卡·郭利斯马基在巴西居住20年之后,透过他的眼睛,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更深层的巴西。影片中从当地的流行文化出发,拜访乐手和舞者,发掘桑巴和巴萨诺瓦等各种奇妙无穷的音乐风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