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四判”清除143名享受非普惠制人员
自“四要五严禁”出台后,从申报、公示到核实抽查,村(社区)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是否享受非会普惠制政策,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何鉴定因特殊原因享受非普惠制政策?黔东南州丹寨县及时制定“五研判”,精准助力抽查核实工作,共抽查国家公职人员、村(社区)干部及其近亲属1254人,涉及资金239.15万元,不符合享受非普惠制人员143名,涉及金额5.41万元。
核数据,判真伪。借助民生资金云大数据平台核对“三清两准”台账中所抽查人员享受资金情况,查找是否有资金数据不准、漏报等情况,研判数据真实性,通过平台核对发现问题数据420条。
列清单,判对象。各民生监督组主动与相关民生部门对接,全面了解掌握非普惠制政策评定要求,从核实抽查的人员名单中梳理出不符合政策要求,却享受非普惠制政策的人员名单,作为入村核查重点对象。
查评议,判评定。与村两委、乡镇和民生资金主管部门对接,掌握不符合享受非普惠制政策人员被评定的原因,重点查决策评定的部门、评定的形式、评定的级别和资金等情况,如实登记到核实抽查表中,为研判追责提供重要依据。
听民意,判重点。将家庭条件较好,与被核查人无利益关系的群众,以及除村干外的村两委评定小组成员作为重点走访对象,所走访评定小组成员和周边群众均不少于5人,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并做好登记,把民意作为研究是否符合享受非普惠制政策重要标准,全县共走访群众900余人。(来源 :黔东南州纪委监察局网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