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不是没有好片,只是被我们遗忘了
烂片当道。时常能听到一些观众满腔怒火地骂中国没有好电影。
其实中国有好电影,只是很多都被我们遗忘了。
下面这部跨越时代的经典之作,在中国电影界就缺少应有的重视——
《我这一辈子》
1950年,它是全国最卖座的电影。
1987年香港影评人评选的「中国十大名片」中,本片名列第五位。
做为建国初期的电影,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近年来受到的关注却很少。
豆瓣上评分8.5分,标记看过的人却只有三千人都不到。
影片是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讲述的是旧时代一名巡警坎坷凄凉的一生。
由石挥自导自演。
1943年石挥在话剧《飘》中饰演白瑞德的剧照。
之前鱼叔有介绍过桑弧导演、石挥主演的经典影片《哀乐中年》。
当时就惊异于石挥超时代的精湛表演。
「话剧皇帝」这个称号可绝不是随便捡来的。
在@奇爱博士的一篇《石挥永远的影剧皇帝》一文中也曾评价:
回首百年中国电影史,在我心中,石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作为一名演员,在没有谁能在银幕上塑造出如此多千变万化的形象。
1982年,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中国电影回展上,
法国电影史学家米特里说:
我参加了这次电影展,发现了中国电影,也发现了石挥。
而日本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说:
过去我只知道中国有个赵丹,现在我发现还有石挥。
在《我这一辈子》这部影片中,你们可以观赏到一名表演艺术家对人物最精准最生动的演绎。
是真演到了骨子里。
石挥饰演的「我」是一名生活在北京市井的底层小老百姓。
清朝末年时期,「我」刚二十出头。为了寻口饭吃,就跑去当了一名巡警。
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臭脚巡」。
从这个绰号大家就知道,这个差事可不好干,尤其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这不,当上岗没多久,辛亥革命就爆发了。
这变革来得如此迅速,老百姓们都闹不清楚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只知道这国家易了主,而且爱宣传「国民平等」
听着倒是很新鲜的样子,想必好日子是要来了吧。
然而易了主,老爷还是老爷,老百姓还是孙子。
城里的秦大人千金十岁生日,搞得排场比什么都大。麻将牌九,热闹得不行。
而「我」明明是个巡警,却被调派来给老爷当看门的。
没事还得给使唤着去跑个腿拿个烟土啥的:
这倒好。平常抽大烟打麻将咱们正管,现在,咱们倒是保护着了。
可真是允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啊!
而贫富差距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老百姓的鞋子穿烂了也没钱买新的,只能缝缝补补又三年;
秦大人的老婆把整个北京城最新潮的鞋都挑遍了还各种不满意。
老百姓的工资变少了,物价却上涨了,拼死拼活干一整天还不如两口子吃碗面的!
什么是自由?
就是老爷大人们,他们自由地吃,自由地穿,自由地捞钱,还他妈自由地白使唤我们穿号衣的!
之后,日本要求中国签订二十一条,学生游街抗议,五四运动开始了。
亲日卖国的秦大人被赶下了台。
百姓们很开心,还是学生有胆有谋啊!看来这下好日子总该来了吧!
然而没过几年,秦先生又上台了,而且做的官反而更大了。
而且这新官一上任,就把三亲六故的人全带来了。
就连以前家里烧饭的厨子,都一下子给了个好职位,工资上来就比这些十几年老员工拿得多。
最后苦的还是和「我」一样的老实人,巡警干了十几年,风里来雨里去,结果升职还没盼头呢,就被一下子连降了三级。
老百姓们的台词总结得非常好:
有钱的宁可吃不了扔了,也不会让我们穷人吃饱。
阔太太要买香水,整整五十大洋一瓶,撒个娇就买了;
穷人家实在是没钱看病,不得不卖孩子换钱抓药。
一个大活人啊,只值三十块。
孩子, 别怪妈心狠啊,只是你命不好,生在了穷人家。
再之后,蒋委员长上台了。然而老百姓的日子依旧没有起色。
说起来,巡警也算是个给公家办事的官职,可是赚的钱还没人家扫大街的多。
表面上是个能管事的活,但是老爷大人吃喝嫖赌谁敢管?
你敢管?也就只能欺负欺负小老百姓。
秦大爷明抢明偷不犯法,咱们穷人偷了窝窝头就得下监狱?
后来抗日战争又爆发了。
结果八年熬过去了,却眼睁睁看着淫掠妇女的汉奸洗白当上了大官。
这叫什么事?不是让那些受害家庭活活气死吗!
老大爷咽不下这口气,决定往上举报。
— 明儿托人写张账子!
— 上哪儿递啊?
— 蒋委员长到北京了,有呈诉箱,咱们投呈诉箱去。
然而「我」早就看透了这一切假花样。
呈诉箱要有用,还要法院干什么?
这世界要是都讲理了,还要我们巡警干什么?
果不其然,刚上访了没两天,一把年纪的老大爷就被抓起来严刑拷打。
而「我」熬了一辈子,六十多岁的人了,也愣是当成共产党被抓着关进了监狱。
我可真他妈是越过越糊涂了,这到底是怎么档的事情啊!
这部片子拍摄于1950年,然而这些对历史和生活的透彻认识却是跨越时代的。
即使放在现在来看,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
整整66年过去了,这部片子几乎没有遭到过任何「差评」。
即使是在大批现实主义电影被划成「精神毒瘤」的敏感时期,本片的声望也没有遭受过太多苛责。
这主要和影片最后「光伟正」的改编结局有关。
在原著小说中,儿子福海「为了多挣两块钱」,在工作中操劳病死了;
几年之后,饥寒交迫的「我」也死在了雪地里,并发出了那句有名的结语:
我还笑,笑我这一辈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
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
而在影片中,「我」倒下后紧接的镜头,是已经入了共产党的福海,举着八一旗意气风发。
之后影片戛然而止。
其中寓意,不言自明。
然而讽刺的是,
1957年,导演兼主演石挥先生被打成右派,投上海黄浦江自尽;
1966年,原著老舍先生不堪忍受文革迫害,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结合历史再回头看这段「光明」的结尾,竟有了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片尾,「我」终于憋不住,在监狱里发出了质疑。
明明是六十六年前的片子,
打得却是现代人的耳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