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睡觉就能养生?当然要有方法啦!
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有《睡诀铭》:
“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宁府建阳县(今属福建)人,蔡发之子。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著有《律吕新书》、《西山公集》等。)
睡姿
睡眠的姿势好坏往往影响到睡眠的质量。睡的过程中对睡姿稍加变换,一是有利于血液循环,二是有利于减轻心肺负担,三是能调节睡眠过程中机体的疲劳,四是能保持呼吸畅通。
睡境
睡眠质量的好坏,在于是否能做到“勿想杂念”。所谓“睡境”,就是入睡前应当持有的心境。入睡前应持有怎样的心境呢?那就是要保持“心态的静”,同时还要保持“心灵的净”。
如果入睡前心情复杂,心事重重,忧心忡忡,一是心“静”不下来,二是心“净”不彻底,无法去掉杂乱意念,常常引发妄想与噩梦。
睡时
最佳睡觉时间应该是亥时(21-23点)至寅时(3-5点)末,也就是在晚上21点睡下,早晨5点起床。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可修养生息,可使人一生身无大疾。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亥时睡,寅时起。
另外,中医理论还认为:“十一脏腑取决于胆”人体五脏六腑之气都取决于胆,取决于胆气的生发,如果胆气能够生发起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影响。23点至凌晨一点是子时,胆经最旺。
人在睡眠中蓄养胆气,不睡觉就会消耗胆气,严重者出现“抑郁症”做事也会缺乏胆量。
子时不睡,除造成胆汁新陈代谢不利外,还可造成贫血、供血不足。胆虚上不明目,血虚下不养筋,形成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之症。肝胆在无形中为青色,子时不睡面色易返青、丑时未睡面色则易铁青。肺在无形中为白色,寅时末睡面色就易青灰。
睡法
蔡元定以“先睡心,后睡眼”六个字,高度概括了睡眠的关键所在。如果忧虑则会伤心神,恼怒则会使肝火旺、心神不宁而影响睡眠质量。
“先睡心”中的“心”,是指心思、意念、情绪,如果承载着这些负担的机器停不下来,就无法进入“睡境”,也让眼睛之神无法安歇。
睡心之法:
睡前忌忧虑恼怒
睡前要尽量避免为烦恼的事扰心,可身心放松进行阅读、散步,或洗个热水澡等,以平心气助入睡。
睡前少言寡语
睡前高声说话会耗伤肺气,扰动心神,使情绪波动,会影响睡眠,因此,要做到“睡不言,寝不语”。
睡前忌饥饱失常
晚上进食过饱或饮水太多,则胃中饱胀不适或饮多尿频,影响睡眠;但若过饥则睡前思食思饮,难以入睡。因此,晚餐必须饮食有节,并与入寝相隔一段时间;同时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少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兴奋难以入睡,亦可减少夜间起床如厕的次数。
睡前用温水泡脚
足浴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达到最佳境界。
睡前别喝酒
会喝酒的人觉得睡前喝点酒睡得香。虽说酒精刺激可帮助入眠,但同时上床时睡得较快,醒得也快,其有效睡眠质量是不能保证的,对身体也没有好处。
顺应天地之气
老年人入睡最好在晚上21:00以前,一般来说,子时一阳生,超过23:00时如果您还没睡,人体内的阳气已经上升,就不容易入睡了。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