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缺少陪伴 让孩子愈行愈远 在《妈妈是超人3》中,我被黄圣依和安迪这对母子之间呈现出来的那种疏离感扎心了。
从先导片开始,这对母子就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孩子和妈妈不亲。
和妈妈相处中,安迪是各种不舒服。
挑剔食物没有自己喜欢吃的;
嫌弃妈妈准备的早餐 “什么都少”;
拒绝妈妈给买新衣服“不要,我不要”;
拒绝牵妈妈的手;
拒绝拍照“我不拍,该你拍了”
……
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说:“我不喜欢她陪我。”
这句话是两人之间问题的根本:不认同,没有归属感。
其实,安迪不和黄圣依亲是有原因的。安迪3个月大的时候就有奶奶照顾,这一带就是3年,为了他,奶奶甚至把游乐场、滑雪场都搬到了自己家里。
作家小巫说过一句话:孩子和谁睡,就是谁的孩子。孩子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谁陪伴他的时间多,他就和谁亲。
综艺节目《变形记》,有孩子吐露心声说:“不想要钱,只想要父母在身边的陪伴。”
在孩子心里,再贵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都不及父母的陪伴;再会带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比不上爸爸妈妈的陪伴。
其实,所谓陪伴孩子,也并不是说要我们24小时守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不在时间长短,贵在用心,孩子需要的是爸爸妈妈100%的全身心的投入。
比如,制定专属于你和孩子的亲子时间,共读一本书,共同做个亲子游戏,一起去看场电影,甚至什么都不做,只是傻傻地在那陪着孩子看蚂蚁搬家、蜘蛛织网。
四川有位妈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4年里,这位妈妈出差期间,坚持给孩子手写了100多封信。
她虽然和儿子之间有着最远的距离,但却通过信件与孩子互动,给了孩子最近的陪伴。
心理学家说,孩子幼年时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很难再让孩子和父母变得亲近。
所以,趁一切还来得及,停下来,让自己慢一点,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哪怕每天就那么十几分钟,也请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2 介入孩子的边界 是一种打扰 女儿3岁半的时候,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和我不再像从前一样亲密。
每次我进入她的房间,她都很排斥,有时候我帮她收拾玩具时,她都会不高兴地说“妈妈,那是我的玩具”。
后来我才明白,我撞上了女儿的“占有敏感期”。
3-4岁的孩子到了占有敏感期,便强烈地感觉到了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并且对成人的“纠错”行为表现出反感和排斥心理。
我收拾屋子的时候,会把桌子上的芭比娃娃收到收纳盒里;会把散落在床中央的毛绒玩具贴着墙摆放到床头边上;会把桌子上堆积的绘本分门别类的码整齐放到书柜上……
而我这种“清洁工”的角色却让女儿分外反感,因为我不自觉地打破了她内心的那种秩序感,她觉得我破坏了她对物品的支配权,所以便用冷漠来回应我。
后来,我自己学了心理学才愈发地明白,再小的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哪怕是很小的孩子,也要尊重他的独立意志,及对空间、对物品的所有权,这是建立边界感的基础。
只有他的边界获得了尊重,他才知道去尊重别人!
要想亲子关系破冰,请从尊重孩子的边界意识开始。
3 夫妻关系 是家的晴雨表 父母间相处的行为,情绪,方式及家庭整体的环境,最直接的影响者就是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卡明斯认为,孩子会非常关注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并以此来作为判断家庭环境是否安全的依据。
我一个朋友,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吵架,一吵架妈妈就知道哭,一边哭还一边骂她,说她是个拖油瓶,如果不是因为她,自己早就离婚了。
朋友说,虽然她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但和谁都不亲,和谁都没有真心交流过。长大后朋友到了很远的地方去上班,和父母的情感联系越来越少。因为,她找不到家的认同感和安全感。
再优秀的教育方法,也抵不住给孩子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
黄磊一家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那般的相亲相爱。黄磊曾经这样解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
他给两个女儿起的名字,一个是慈,一个是爱,他说把慈爱放在心里,这样的人生才会幸福。
素有“黄小厨”之称的他,是典型的居家好男人,他的微博就像浓缩版的“舌尖上的中国”,晒的都是美食。在这样的一粥一饭间,黄磊把对妻子和孩子的爱都融进了食谱里。
世界上的幸福家庭都相同:爸爸爱妈妈,爸爸妈妈爱孩子,然后孩子学会了如何去爱,最后变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小手牵着大手一路温暖地向前走。
4 孩子突然和你不亲 可能真的长大了 孩子突然间不和你亲了,有时候不一定是坏事,它可能意味着我们的孩子长大了。
父母之爱子,有时候就是一场渐渐分离的过程。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长大,不要怕,更不用失落,大胆放手,去接纳和祝福孩子的成长。
胡可在微博上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件事情。
自己去学校送东西,看到儿子后,兴奋的和他打招呼,原本以为儿子会很惊喜。令她意外的是,儿子只是漠然地点了下头从她身边走过了。
一瞬间,胡可觉得儿子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冲她撒娇的孩子了。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成长是个必然规律,愿我们都做好心理准备。
当那个小小少年,有一天,背对着你愈行愈远,不再找你求抱抱求亲亲的时候,请给他一个祝福,告诉他:
加油,我的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