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黔东南,谱写新篇章;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高铁穿苗乡,飞机越侗寨;客运到家门,回家的路不再漫长……”
曾几何时,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黔东南因交通闭塞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40年风雨沧桑! 40年励精图治! 40年成就辉煌!
黔东南州交通建设逐步向纵深发展和完善,如今已蝶变成民航、高铁、水路、高速、国省干线、县乡道、通村通组公路相互交织、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回顾历史,黔东南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屈指可数。
1978年,黔东南州公路通车里程为5472公里;黔桂铁路黔东南过境段34.5公里,湘黔铁路黔东南过境段203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交通建设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1981年,剑河县展架至经南溪至南加公路通车,全州实现区区通公路。
2000年贵新高等级公路麻江段建成通车,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2002年,从江县光辉乡通车,全州实现乡乡通公路。
2005年黎平机场竣工通航,黔东南始有民航机场。 2012年与全省同步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
2012年12月1日, 黔东南州邮政管理局正式揭牌成立。全州邮政、快递企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2014年10月,三板溪库区航运建设工程建成使用,并实现了水运信息化管理。 2015年6月18日,沪昆高铁贵州东段开通运营,黔东南步入高铁时代;同年12月,凯里至雷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黔东南州实现县县通高速。
2016年7月,黔东南州实现公交全覆盖和智能化运营。
2016年12月,建成清水江(锦屏-白市)高等级航道建设工程,黔东南州高等级航道实现“零”的突破。
2017年“通村村”智慧交通云平台在雷山县试点推广,有效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学生上学返家难、农村货运难等问题。“通村村”已被纳入交通部《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年)》关于农村客运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 2018年5月,从江航电枢纽下闸蓄水,黔东南州建成第一座航电枢纽工程。
“一座座山架起一座座桥,一条条路连通一个个寨。”
目前,全州建成高速813公里;建成国省干线4205公里;建成农村公路36000余公里;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通客运率100%;完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6000余公里;完成危桥改造220座7000余延米;建成“组组通”硬化路9163公里,沟通3806个30户以上村民组,受益群众90余万人,打通了服务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黔东南州境内普速铁路运营里程226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217公里;全州航道通航里程为1268公里。2018年,全州邮政业务总量完成5.2亿元,年服务群众1.34亿人次;截至2018年11月底,黎平机场、凯里黄平机场累计保障航班起降32870架次,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17.6万人次。
如今内畅外通、通江达海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已惠及苗乡侗寨千家万户,广大农村实现“走路不湿鞋,喝水不用抬,煮饭不用柴,汽车开进来,村寨靓起来。”便捷的交通出行,已成为黔东南助力脱贫攻坚、拉动乡村旅游、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的变化最大了!以前没通公路走到镇上要1个多小时,现在,‘组组通’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寨子里也安起了路灯,出行方便多了!2014年我们村有122户贫困户,很多村民外出务工。修通公路后,好多外出务工村民纷纷回家来创业,到今年贫困户只有46户了。孩子们上学有农村客运接送,一点都不操心……” 榕江县八开镇都江村村委会主任杨长合发自内心的感言,诠释了黔东南交通发展变化给老百姓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40年砥砺奋进! 40年奔跑跨越! 40年沧桑巨变!
新时代下,奋斗仍在继续,黔东南交通建设正在迈向新的征程、续写新的篇章! (杨晓燕 龙飞宇) 新闻热线:0855-2292678 合作热线:15086212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