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 
经常能听到有些克制的姑娘说 
“不能再吃了,不然胃要被撑大了!”。 
 
 
没错, 
很多人都认为胃就像一个劣质气球, 
经常往大了吹,就会越来越松, 
甚至有爆掉的危险; 
而如果总是不去吹它, 
橡胶会老化,胃也会渐渐萎缩。 
那么, 
我们的胃真的和气球一样脆弱吗? 
 
 
首先 
胃不会越饿越小! 
我们的胃是个具有超强伸缩弹性的「袋子」,呈现出可爱的英文字母「J」的形态。 
一个人饿着肚子时和吃饱时,胃囊的大小有所不同,这很正常,但「胃容量」本身是不变的。 
我们把普通成年人正常吃饱饭后的胃囊大小(注意是正常吃饱,而不是撑到扶墙而出),理解为通常的「胃容量」。 
人在完全空腹的时候,胃大约有100毫升; 
正常吃饱饭之后,可以达到1200~1600毫升。 
也就是说, 
人在空腹和正常吃饱饭这两种情况下, 
胃囊的大小差异可以高达16倍。 
那为什么很多人会感觉吃得少了, 
胃就会缩小了呢? 
其实是心理和生理上的多种因素导致的。 
有时候,当每顿饭都越吃越少,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成了习惯之后,就很容易产生错觉:是我的胃小了,所以我吃不下了。 
这就好比得了重感冒之后一下子就没胃口了一样,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并不能说,你得了重感冒,于是你的胃容量就缩小了。 
 
 
其次 
胃也不会越撑越大! 
做胃部手术是要求空腹的, 
所以是最佳的观察胃大小的时机。 
就算不同人的身高有挺大差异,胃的大小真的没差太多,男人的胃和女人的胃也没差太多。 
比如,咱们中国人属于东亚黄种人,男人的胃一般是1400毫升,女人的胃是1300毫升左右。 
 
 
吃爆米花.gif 
虽然知道了这不会改变胃的大小, 
但是, 
你可以又要问—— 
长期吃撑或饥饿会改变胃容量吗? 
我们的胃是一个肌性器官,意思就是它是由肌肉构成的一个房子,而且是好几层肌肉。 
胃壁最内层是各种胃腺体细胞,能够分泌胃酸、蛋白酶原及一些胃肠激素。胃壁里的几层平滑肌之间存在肌间神经丛,一直在周期性地进行发放电冲动,维持胃壁的收缩,使胃在平时就处于一种轻度收缩的状态。胃在完全空虚时略呈管状,容量约为50mL,在高度充盈时呈球囊状,容量可达2L。 
 
 
胃从上到下分幽门部、胃窦部、胃体部、贲门部、胃底部,但其实我们进食的时候,即使吃再多的食物,大多也只是局限在胃窦部和胃体下部,其他部分是没有食物的,主要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 
当我们进食的时候,胃会出现容受性舒张,就是胃的容积变大,为容纳食物做好准备,同时胃内腺体分泌增加,排空延迟,蠕动增强,为的就是让食物在胃内充分和胃液混合,将食物形成食糜,一定程度上消化蛋白质,为下一步在肠道的吸收做好准备。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较短,而含蛋白质和脂肪多的食物停留较长,混合食物一般胃排空时间为4小时~5小时。这也就决定了我们三餐的间隔。 
当食物排空后,胃又恢复了原来的形态,胃壁内的肌间神经丛不断的发放基础性的电冲动,维持胃处于一个轻微收缩的状态。 
所以不管是经常吃撑或者饥饿,都不存在将胃容量撑大或者缩小的问题,因为胃的形态根据有没有食物,有多少食物,本来就是不同的,我们的胃具有非常良好的伸缩能力。 
 
 
经常吃撑或饥饿很伤胃 
即使无论吃撑或者饥饿,胃容量既不会被撑大,也不会饿到萎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自己的饮食,想吃就吃,想饿就饿。 
相对胃本身的形态,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胃黏膜的问题。长期吃撑或饥饿对于胃黏膜和胃的功能是有明确影响的。 
我们的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一个主要刺激就是食物,长期饥饿,缺乏食物的刺激,会导致胃酸分泌不足,影响食物的消化,同时粘膜腺体由于失用,可能出现萎缩的情况。 
 
 
同时长期饥饿,由于缺乏食物的刺激,胆汁长期滞留胆囊不排出,造成水分吸收增多,时间长了容易引发胆结石。 
长期吃撑的时候,会明显影响胃的排空功能,出现腹胀,长此以往,导致慢性胃炎,引起消化功能下降。 
另外,如果一次性吃得太撑,还有可能出现呕吐、急性胃扩张甚至胃穿孔等问题,想象一下气球被吹到极限后的场景,就知道后果有多可怕了吧! 
 
 
总之, 
我们的胃并不会因为多吃或饥饿 
而导致容量的改变, 
但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长期吃撑或饥饿, 
保持规律的三餐, 
你对胃好,胃才对你好。 
温馨提示: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相连性,我们应时刻保持警醒。对于身体不适不要忽视,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出现了任何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疗,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若您还有其它疑问,请在线咨询专家。【版权申明】以上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