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
2023年雷山苗年西江盛典《神秘苗疆》
大型原生态歌舞晚会 震撼开演时间:19:30
演出时间:11月16日19:30 演出时长:58分钟 举办地点:雷山县大塘镇西江盛典剧场 检票时间:11月16日18:30——19:20 剧场入口:剧场分为A区、B区、C区、D区 (注:本次门票不标注座位号,除特定嘉宾席位外,观众凭门票可选择区域就座)


苗年是苗族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节日,类似汉族的春节,是集庆祝丰收、祭祀祖宗、感恩天地为一体的隆重节日,是雷山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鼓藏节(也叫鼓社节或祭鼓节),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苗族节日中规模最大,节日仪式最隆重,持续时间最长,十三年过一次,一过就是十三天。 传说枫树孕育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育万物。苗族人认为枫木制成的鼓中栖息着祖先的灵魂,通过请鼓、祭鼓、跳鼓、送鼓等仪式能和祖先融为一体,从那里获得护佑和力量,使民族家园繁荣富强。
01第一篇章《请鼓》
NO.1
祭鼓苗族历史文化悠久,祖先是苗族人最崇拜的神,“鼓”是祖先神灵的象征。苗族人认为祖先虽然逝去,其灵魂却永远与子孙同在,逢年过节必以酒肉供奉,甚至日常饮食也要随时供奉祖先。 NO.2
敢略芦笙 芦笙是苗族人重大祭祀不可缺少的乐器,吹响芦笙唤醒祖神,引祖神回到笙鼓场与子孙同乐,芦笙会说话,它能代人与祖灵沟通,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吹起《笙鼓曲》引祖灵回到笙鼓场,共享盛世荣华。 NO.3
古歌唱起古歌,感恩先祖,歌祖先伟业,颂时代新篇。 苗族古歌又称苗族史诗,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NO.4
踩鼓舞苗族鼓舞分为木鼓舞与踩鼓舞,木鼓舞是为了娱神祈求平安吉祥,踩鼓舞则是为了娱人求喜庆求婚配,民族繁荣昌盛之意。苗族木鼓舞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NO.5
铜鼓舞铜鼓,是苗族的圣物乐器,“铜鼓一响,病魔驱散”。铜鼓舞集声舞于一体,跳转结合,刚柔并济,古朴粗犷,豪迈奔放,是苗族千古传承的国家级非遗文化瑰宝。一舞跳千年,一舞佑千代,让生命在在此刻,恣意绽放! NO.6
互动节目《高山流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高山流水”是苗族人热情待贵客的最高礼节,它是苗家十二道拦门酒的延续,往往越尊贵的客人,才能享受到杯数越多的苗家美酒,让你“身未至苗家,心已醉苗乡”! 
02第二篇章《跳鼓》
NO.1
长桌宴苗族长桌宴是苗族人欢度喜庆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滿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 NO.2
侗族琵琶歌侗族无本民族的文字,琵琶歌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侗族琵琶歌是侗族人民生产劳动中创造出的艺术瑰宝,在农村老人们把弹唱侗族琵琶歌当做教育后代的法宝。 NO.3
酒歌唱起来雷山县有着“苗疆圣地”的美誉,酒文化自古以来就是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地尤其盛行以歌传情、以酒为礼。《酒歌唱起来》的歌曲中,把雷山县浓郁的苗族文化风情和秀丽风光完美的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NO.4
南猛芦笙舞苗族是一个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能歌善舞是苗族的主要特性,而每逢节日必不可少的就是——芦笙舞 在雷山,芦笙舞中具有代表性的则是郎德镇南猛村的芦笙舞 
03第三篇章《送鼓》
NO.1
高排芦笙高排芦笙舞是方祥地区苗族的芦笙是世界上最高的芦笙雷山地区的芦笙多数是三支为一付唯方祥地区的芦笙与众不同高达五六米七支以上为一组所以叫高排芦笙声音宏亮。 NO.2
送鼓民族大团结舞 苗族人勤劳善良,能歌善舞,这里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以时间为轴,以民族史诗为笔,团结舞,象征各民族大团结。
最盛大的歌舞盛宴给您带来不一般的视觉体验
11.16《西江盛典》期待您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