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12:17 编辑 <br /><br />本次大会会场【姚宁 摄】
州委书记李飞跃作报告【李浩 摄】
州委副书记、州长冯仕文【李浩 摄】
产业发展五大新产势头强劲 工作报告指出,今年以来黔东南坚持把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放在首位,预计今年全州施工项目353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2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73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58.7亿元。
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和大农业五大新兴产业在黔东南州增长势头强劲,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13.5%,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方面,高铁通车里程达280公里,全州进入高铁时代。 凯里至雷山、余庆至凯里高速即将通车,黔东南州将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此外,全州通村公路覆盖率达到了70%,公路总里程2.89万元公里。
城镇建设
建三大中心区域
工作报告对全州城乡建设作出了新规划,将突出抓好凯麻片区、黔东片区、和东南片区三大区域板块的建设。
其中凯麻片区依托凯里中心城市,加快滨江系统、南北路网、二龙至东出口等城市主干道以及九寨片区路网等项目建设,促进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让凯里成为首位度最高的市州首府,带动麻江、丹寨、黄平、雷山、台江协同发展。 在黔东片区,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和沪昆高铁,加快黔东一体化交通项目建设,着力打造贵州东部区域中心城市,促进三穗、岑巩、镇远融合发展。 在东南片区,以建设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为中心,以三黎、厦蓉高速为依托,推动黎平、锦屏、从江、榕江联动发展。
扶贫开发全州4.4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22.5万
工作报告用大量篇幅阐述了全州扶贫开发工作。报告指出,在省政府出台的1+10政策的基础上,黔东南出台了扶贫攻坚9个政策文件和《精准扶贫个案管理办法》 ,细化了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文化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健康扶贫、消防减灾扶贫、农产品价格保险等政策,强力推动3个贫困县、44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整村推进100个村脱贫攻坚。
今后,该州将建立精准识别机制,实施精准扶贫7.32万户29.8万人。其中措施包括:
抓好扶贫产业园区建设,逐步形成企业带动、贫困户参与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和“产、加、销”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格局。启动新一轮异地扶贫搬迁项目,争取到“十三五”扶贫生态移民规划银行贷款106亿元,已发放29.9亿元。
大力实施教育脱贫,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所有孩子能够上学,提高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大力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于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提高低保标准。
此外,黔东南将继续实施对接帮扶机制,全州4.4万名干部职工与6.2万贫困农户22.5万人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把帮扶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另选派1750名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选派7720名驻村干部组建1522个驻村工作组,实现贫困村派驻工作组全覆盖。
关注民生
城乡居民参保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在促进就业方面,工作报告称,通过推动“3个1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培养劳动密集型专业园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政策和措施,有效促进就业,预计今年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同比增长7%,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8万,完成绣娘培训5800人,占目标任务的116%。
今年州级财政安排了3000多万元教育奖补资金,州级财政预算压缩5%行政经费,专项用于发展“9+3”教育。同时争取到了学前教育项目资金1.18亿元,义务教育项目资金6.9亿元,高中阶段教育项目资金3.8亿元,学子资助资金6.76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发展。
位于凯里经济开发区的凯里大学城已经初规模,目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搬迁工作正在推动。
医疗卫生方面,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参保率达到了99%,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破除了以药养医的格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全面实施,遏制和减少了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对外开放
与多个国内城市“结亲”
工作报告指出,近年来黔东南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与广西柳州、桂林、防城港等地区签订了区域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与对口帮扶城市杭州以及珠三角、台湾等地的交流合作。
积极争取省政府向国务院申报设立凯里海关,省检疫局已同意将凯里办事处调整为凯里出入境检疫局并向国家质检总局上报。
启动碧波、岑巩、洛贯等“无水港”建设的前期建设工作,推进榕江县外向型经济基地建设,新建打造一批物流平台、活动平台、线上平台,对外开放的平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由于采取了积极的对方开放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今年全州新增签约省外境内招商引资项目472个,开工率达89%,到位资金884.7亿元,同比增长24.8%,为拉动投资,扩大开放、增加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反腐败
党政纪处分1080人 78人移送司法机关 工作报告还指出,今年以来,黔东南州进一步完善了领导班子建设、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机制建设,开展了州管干部2015年工作实绩公示及民主测评。集中选派60名年轻干部进行州县互派挂职,开展科级干部跨部门交流试点和州直单位科级干部交流轮岗工作,选拔了县级干部46名,交流县级干部92名,按规定及时将县市38名副处级干部晋升职级,享受正处级非领导职务工资待遇。
从严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一年来共提醒干部129人,函询13人,诫勉114人,切实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1427名州管干部报告了个人有关事项(包括财产),对143名干部进行了随机抽查核实,对118名拟提拔和转任重要岗位人选进行抽查核实。
全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成效,今年以来全州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05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080人,移送司法机关78人。
全州共查“四风”推出问题187起248人,党政纪处分168人。积极开展民生铸廉工作,全州205个民生监督组共立案958件,党政纪处分912人。
⺋⺋ |